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墨斋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精选小说推荐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

精选小说推荐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

山的那边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经典力作《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姜丰姜媛,由作者“山的那边”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发老童生都有,他还算年轻的。谁知小舅子阴阳怪气地说:“姐夫说的是,考十回八回也是有的。”你个熊孩子!信不信我揍你啊!他才考了五、六回!这不摆明咒他?算了,看在娘子的份上,不和小孩子计较!姜丰吸了口气,找到和自己联保的四人,到另一边排队去了。雨渐渐停了,乌云散去,天空变成了晴朗的青色,考场里也渐渐有了动静,那扇乌油大门终于缓缓打开。......

主角:姜丰姜媛   更新:2024-05-02 03:3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姜丰姜媛的现代都市小说《精选小说推荐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由网络作家“山的那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经典力作《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姜丰姜媛,由作者“山的那边”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发老童生都有,他还算年轻的。谁知小舅子阴阳怪气地说:“姐夫说的是,考十回八回也是有的。”你个熊孩子!信不信我揍你啊!他才考了五、六回!这不摆明咒他?算了,看在娘子的份上,不和小孩子计较!姜丰吸了口气,找到和自己联保的四人,到另一边排队去了。雨渐渐停了,乌云散去,天空变成了晴朗的青色,考场里也渐渐有了动静,那扇乌油大门终于缓缓打开。......

《精选小说推荐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精彩片段


县试前两天,姜丰就收拾行囊前往县城,先在舅舅家休整一下。

“我跟你舅母说了,考试前一天要给你做‘状元及第粥’,你一定要多喝两碗!”出门时,苏氏絮絮叨叨地嘱咐。

“知道了!娘,你们回去吧,等我好消息!”姜丰向母亲和娘子挥手告别,踏着晨雾走上了他科举征途的第一站。

到了二月初十这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姜丰打着伞,提着考篮自己独自出了门。

县考这种事,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咳咳,家里人都觉得他不需要人送了。

雨珠“噼里啪啦”地打在油纸伞上,姜丰小心翼翼地护着考篮,身上不免被飘湿了一点,即使穿了六层单衣,还是感到刺骨的阴冷。

科举考试不能穿有夹层的衣服,即使是最冷的倒春寒时节,也只能尽可能多套几层单衣。

临近考场,人就越多的。有像姜丰一样独行的,也有家人陪伴的。

有家人陪伴的,多是年纪比较小的考生,比如姜丰的小舅子熊森,身边除了母亲和姐姐,连不大理事的熊老爹也一并来了。

此情此景,令姜丰不由得想起前世高考时的场景,可怜天下父母心,全都望子成龙。

“岳父、岳母好!”姜丰过去打了个招呼。

“嗯!”熊老爹点点头,鼓励地说:“好好考,这回一定能过的!”

“承岳父贵言,森弟也一定能过的。”

“呵……”熊森不屑地笑了声,被姐姐扯了扯,才没有说什么。

人越来越多了,考生们要往前排队,家属们才依依不舍地退到了外围。姜丰和熊森一起往前走,就听到熊森冷哼:“考了那么多回都不中,我要是你,羞都羞死了。”

姜丰皱了皱眉,说道:“科举之事说不准的,考十回八回也是有的。”这里那么多中年人,白发老童生都有,他还算年轻的。

谁知小舅子阴阳怪气地说:“姐夫说的是,考十回八回也是有的。”

你个熊孩子!信不信我揍你啊!他才考了五、六回!这不摆明咒他?

算了,看在娘子的份上,不和小孩子计较!姜丰吸了口气,找到和自己联保的四人,到另一边排队去了。

雨渐渐停了,乌云散去,天空变成了晴朗的青色,考场里也渐渐有了动静,那扇乌油大门终于缓缓打开。

衙役从里面鱼贯而出,一个个目不斜视,满脸严肃。姜丰的小舅是总甲,衙役还是认得几个的,但这个时候见到熟人也不能认,拉关系就是找死。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进考场之前,第一步是核对考生证明,验明正身,然后是搜检。

只留一件里衣,外面的衣服都要一一搜过,没有夹带、没有在衣服上写字……才重新穿上,被放进去。

考生全部通过检查后,在考场的大院子里排队等待主考官进场。

不一时主考官到了,就是县太爷,他说了一通考试注意事项,叮嘱考生规矩考试,不要作弊。这一套话,姜丰记忆里也听过好几次了……

接下来就是传说中的“唱保”……县考是有“结保”制度的,五人一组结保,一人作弊,其余四人连坐。和姜丰结保的都是洪先生的弟子,互相知根知底。

唱保就是请一位本县的廪生做保人,在唱保的环节,由廪生再次确认考生的身份,防止有人替考。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府城再繁华,也非久恋之家。离家一个月,姜丰归心似箭,恨不得马上就见到自己家人。

在县城略微停留了一会儿,给两个舅舅家都送了礼物,姜丰就在舅舅、表哥们的贺喜声中告辞,提着大包小包,往家里赶去。

往日觉得小竹村离丰水县并不是很远,今日却觉得小半日的路程这样难熬。心里一会儿欢呼雀跃,一会儿焦急忐忑,如井里打翻了水桶,七上八下。

回到镇上,认识的人就多了起来,不时的有人和他打招呼,知道他去府城赶考的,看到他大包小包、面带喜色,就笑着问:“大郎这是中了?”

“中了!”姜丰响亮地应着。

“恭喜!恭喜!”

一路招呼着,到了村口,知道他府试得中的人就更多了,一群小孩子围在他身后等着“讨喜”,姜丰也不扭捏,打开一个小包裹,拿出一把糖,笑道:“大伙儿分了吧!”

“好勒~”

“老叔连登三甲!”

“蟾宫折桂!”

……一些读过书的孩子们更是各种吉祥话不要钱地说出来,簇拥着姜丰热热闹闹地往家里去。

得到消息的苏氏牵着孙女小媛媛也到了巷口,看到姜丰,第一句就是:“果真中了?”

“中了!”姜丰看到母亲和孩子,也很高兴,快步向前,把东西暂且放下,一把抱起小媛媛,问道:“小宝贝,想爹爹不想?爹爹可想死你了!”

说着,用脸去蹭闺女嫩生生的小脸。

小媛媛“咯咯”笑着,一边躲着一边说:“想!哎呀!爹爹胡子扎扎,好痒!”

姜丰狠狠地亲了闺女一口,才依依不舍地放下,神色难掩期盼地问母亲:“楚楚呢?”

他还想着第一个和娘子分享得中的喜悦呢,还要告诉娘子,什么王家公子,没什么大不了的,被他姜大郎远远抛在身后了!

苏氏听到儿子提到儿媳妇,不仅没有不高兴,还笑得更高兴了,有些神秘地说:“在家里等着呢,你回去就知道了!”

“啊?哦!”姜丰连忙捡起东西,牵着小媛媛的手,往家里走去。

左邻右舍也都出来看热闹,听到姜丰亲口说“中了”,也都一一道喜。

苏氏连忙把早就准备好的铜钱撒了一把,喜笑颜开:“给大家沾沾喜气、沾沾喜气!”

小孩子们一窝蜂地抢着,与姜丰家关系较好的小七婶高声道:“嫂子这是熬出头了!我说今年扫墓的时候,二哥坟边的松树格外茂盛呢,原来是早有预兆的!”

“这是祖宗保佑了!”

……

姜丰听着邻居们的恭维,嘴里虚应着,健步如飞地往家里走去,心里既高兴又焦急。

娘子怎么不出来迎接自己?莫不是生病了?还是出了什么事?

终于走到了家门前,姜丰吸了口气,推开了虚掩的门。

耳边的嘈杂声通通消失了,院子里的一切也都成为了背景,姜丰眼里、心里都只有眼前的这个女子。

小说《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临江楼是衡川府最清雅的酒楼,就在衡江边上,坐在窗边,只见窗外江面开阔,行船往来,一派繁华。

因是府试前夕,各县学子齐聚府城,一些富家子弟就在临江楼举办文会,此时靠窗边的雅座都满座了,风流倜傥的书生们或作诗或议文,端得热闹。

“临江楼别的倒罢了,只这茶,是正宗的武夷毛尖,值得一尝。”王玢端着茶杯,给姜丰介绍着。

姜丰有些拘谨地端坐着,闻言也捧着茶杯,只见汤色青绿,芳香怡人,赞道:“果然是好茶!”

王玢轻抿了一口茶,笑道:“我看你那书中写的灵茶,光描写就令人向往,就知姜公子也是懂茶爱茶之人。”

姜丰憨厚地笑了笑,老实说:“我也没喝过什么好茶,也不知道好在哪里。但是想来,贵的就是好的。”

这临江楼里吃一顿饭就要几十两银子,茶能不好吗?

王玢一听,愣了一下,随即哈哈笑了起来,说道:“姜公子真是妙人!”

姜丰继续憨笑着,连连说:“王公子过奖!过奖!”

“你比我年纪大些,不必这样客气,我的道号是悟痴,你叫我名字或者道号皆可。”王玢很是随和地说,和第一次见到有些傲气的少爷判若两人。

姜丰红着脸,似乎有些手足无措地说:“这怎么好呢?王公子你是我的贵人!唉……在下恭敬不如从命,就托大叫你一声悟痴了。悟痴道长,我真不知道怎么感激你才好!”

端起茶杯,接着说:“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往后若有什么事,是我能办的,您只管吩咐。”

做人不要怕被人利用,最怕的是连利用价值都没有。不管王玢因为什么原因折节与他相交,对他这样毫无依仗的穷书生来说都是好事。

果然,王玢神色更加随和了,笑道:“姜兄是个实诚人。”说着,喝了姜丰的敬茶,接着说:“说起来,我还没恭喜姜兄县试得中呢!”

“都是侥幸。都考了好几次了……”姜丰赧然,随即像想起什么一般说道:“而且,我们丰水县此次县试的榜首正是王家的公子呢。”

“哦?”王玢挑了挑眉。

一旁的小厮凑到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

王玢才点了点头,笑了笑:“原来是他。”

莫名地,姜丰的内心有些窃喜,看起来那位差点抢了他未婚妻的王珉公子在王家也算不得什么人物啊!

两人品了一回茶,吃了几道菜,王玢又和姜丰讨论起道法来。

“这么说来,服用丹药有丹毒是真的了?只是道家素以烹炼金石为外丹,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莫非都是不可取的吗?”王玢疑惑地问。

姜丰打点起精神,谨慎地回答:“世间万物,有阴即有阳,有黑即有白。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只在于度。炼丹亦是如此,道家有很多丹方,都有治病救人的功效,但我以为,靠服丹药求长生是不可取的。”

“是么。”王玢语气淡淡,听不出喜怒。

姜丰感觉他似乎有些不高兴,是了……炼丹可是道士的看家本事,自己不能拆台,连忙补救地说:“当然,丹药也不是完全无用。比如说有些富贵家的老人常服的‘人参养荣丸’,其实也是丹药的一种,可安神养生、延年益寿。”

说白了就是古代版的保健品,吃不死人,至于疗效,个人差异太大,不好保证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