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盛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精品选集》,由网络作家“九剑本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李盛李世民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九剑本尊”,喜欢古代言情文的网友闭眼入:……深夜。李二搂着长孙皇后,怔怔出神。“土豆啊……土豆啊……”长孙皇后听了噗嗤了一笑,“你这人,都魔怔了。一会见到孩儿,也要这般神态么?”李二失笑摇头。“咱们的孩儿争气,我这父皇开心呐。”......
《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精品选集》精彩片段
“陛下,臣请求同去。”
“你刚才在外面听墙根……”
“微臣见陛下激动,有了几个安置灾民的法子,一时也不愿打扰陛下。但既然房大人要去见那位高人,那微臣也请求同去。”
“朕问你话呢,在殿外偷听你该当何……”
“随便什么罪,陛下尽管发落,臣愿受一切处罚,但陛下须让臣见一见这位神秘公子。”
李二简直懵逼,这群大臣今天都吃什么药了?
这魏喷子……
“魏征,你又开始了是吧?”
“这位公子愿不愿意见你都还两说,你……”
“臣愿箪食壶浆负荆请罪,不请而至之罪,愿任由陛下发落。”
李二没脾气了。
牛逼,都牛逼。
“行行行,去就去!你们造反成功了,朕服软了,行了吧!”
“微臣……”
“微臣……”
“叩谢陛下!陛下既寿永昌,洪福无疆!”
“闭嘴!”
……
不一会,连杜如晦也到了甘露殿内。
因为这天的头等大事除了土豆,还有灾民。
于是这一日,关于如何安置灾民之事。
李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四人一直商量到深夜,月过中天又过了一个时辰方才散场。
三名大臣离开宫城,此刻的长安一片清静。
“陛下结识的这位公子实属当时奇才,完全是陆地神仙一流的任务。克明,你为何就是不肯告诉我等这人是谁?”
“这人各位过几天就能看到了,还有什么好说的?不过……诸位以为,这位高人如何?”
杜如晦笑眯眯的问了一个答案其实十分明显的问题。
房玄龄、魏征一听,顿时都瞪了他一眼。
“克明,我等为了求见一次,这都以死相逼了,还有何好说的?”
房玄龄觉得杜如晦问的完全是废话。
这人,反正在他心目中,是比他要厉害太多了!
魏征比较正经,沉吟了一下道,
“此人能发现土豆这种东西,又能改良养猪之法,还会炼制治疗伤寒的灵丹。依我之见,此人才学之高,远远在我之上。若说我道门出身却只是个小道童,那这位公子无疑是神仙一流。”
杜克明笑眯眯的,“还有呢?”
两人怔了怔,随后明白杜如晦是说此人如果入朝为官……
恐怕,甘罗九岁拜相之事就会重演。
到时候官职,绝对不在自己这几个人之下。
要是真的拜为宰相,他们一点都不会意外。
不过接着,魏征说了句惊人的话。
“这位公子所研习之术,尽为利国利民之术,皆有神效。”
“此人若是早生个数十年,或许我都不会追随陛下,而是这位公子了。”
在朝为官,身居高位。
有些感觉是默认只能想想,不能随便说的。
哪怕李世民是个极为平易近人的性格,但这话还是有点过分了,毕竟李世民也不差啊。
房玄龄直接皱眉瞪了魏征一眼,“玄成,便忠言诚恳,也不该这么说话。”
虽然他心中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接着,杜如晦直接大笑起来。
“玄成兄这言论固然不好,是个问题。”
“但是再过个一段时间……”
杜如晦想说,
魏征的问题,过一阵子,其实就不再是问题。
因为归根结底,李盛早晚还是要来长安的,身份也会公开,只是时间问题的。
不过隔日还要追随陛下出宫,还要面见当世大贤,随后三人都各自回府准备行装了。
……
深夜。
李二搂着长孙皇后,怔怔出神。
“土豆啊……土豆啊……”
长孙皇后听了噗嗤了一笑,“你这人,都魔怔了。一会见到孩儿,也要这般神态么?”
李二失笑摇头。
“咱们的孩儿争气,我这父皇开心呐。”
一旦意识到这一点。
李世民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甚至有些惊悚的感觉。
联系到这孩子的生活环境。
从小无人照顾,却能把生活打理的如此美好。
此时他下意识的抬头,掀开珠帘,看向马车之外。
在李盛的宅院附近……
农田之中,有大人在忙着耕种,不知名的庄稼。
有孩童在嬉闹,也有的在朗声读书。
“克明,你来看。”
“陛下。”
“这……陛下,这……”
“克明,你怎么看这个村子?”
李二,此刻十分认真的看着杜如晦。
杜如晦也知道陛下是认真的,低头沉思了片刻。
“……民无饥馑,面有笑容。”
“虽在农田,衣着却十分干净,微臣甚至看到了花纹。”
“书籍昂贵,这里的孩童居然看得起书……”
杜如晦也十分认真的一拱手。
“尧舜之世,不过如此罢了。”
尧舜之世,也不过如此!
李二吸了口气。
不过此时,一个有些微颤的声音打断了两人的谈话。
“臣妾……想问问陛下,一件小事。”
“观音婢,且说无妨?”
此刻李二心情好到不能再好,现在皇后提什么要求,他都能答应。
“咱们何时……”
“何时能与盛儿相认?”
……
这个问题一出。
仿佛一盆冷水浇到了李二头上。
相认,相认……
他不用转头也知道,杜如晦立刻眼神给了自己一个警告。
不可操之过急!
眼下是什么时候。
自己才登基不过二年。
百姓自东汉倒下,魏晋篡权。
后来神州陆沉,经历了多少动荡?
前些时日的玄武门之变。
李盛虽然说,宫中的宿卫是支持他的。
李二自然知道这一点,但他更知道,即便有不少人支持自己,可政变这种事依然让天下人提心吊胆。
隋炀帝杨广,当年可不就是一场夺嫡大战耗费了大量元气,后来修建运河才力有不逮,开始强征的么。
更不必说两汉的宫廷内斗了。
两晋,更不必说。
一场玄武门,多少百姓回忆起了司马懿夺权之事?
现在谁不是提心吊胆,生怕再来几百年乱世。
李二只能苦笑。
“观音婢,此事……怕是只能先等等了。”
“你也知道……太子已立,盛儿却这么出色,届时若是……”
长孙皇后怔了怔,低头抽泣起来。
失散了十几年的亲骨肉啊。
她多想和孩子相认,听他叫一声母后……不,叫一声娘亲?
但夫君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她想和孩子相认,但也更怕孩子回了宫,玄武门之事重演啊。
一时间,
因为不能即刻接李盛回宫。
整个马车之内,气氛都十分沉闷。
不过李二的双眼,微微一亮。
“皇后,此事却也不必心急。”
“……哦?陛下可有想法?”
长孙皇后双目微亮,难道丈夫有办法?
却见李二轻轻一笑。
“要正式迎皇子回宫,这做不到。可……盛儿不也说了么,他想做闲王!”
“闲王……陛下的意思是……”
似乎猜到了李二要做什么。
长孙皇后面上隐隐露出按捺不住的惊喜之色。
“没错。朕前些时日出游,被一农家少年所救,不图回报,可见此子德行上佳。”
“外加有诸般奇术,利于民生。”
“我就找机会封他做个闲王,让他入长安,不也能相见么?”
长孙皇后呆了呆,随后抱住了李二,轻轻啜泣起来。
李二说完也看向了杜如晦。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还是要商量着来。
杜如晦思索一番。
点了点头。
“方今陛下登基不久,百姓犹在惶恐余波之中。此时正需要陛下设立一个典型。这个典型必须与政争无涉,但却要足够讨喜,能让百姓看到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殿下……正是最佳人选!”
杜如晦考虑问题一向周详,他能肯定,就一定是考虑过各种情况。
“不会引起怀疑猜忌,引起祸患?”
“这便是天公作美,缘分所在了。若是陛下登基了好几年,那么突然设立闲王定然惹来非议。但现在不过贞观二年,百废待兴,陛下有些不守陈规的举措,谁也不会怀疑的。”
李二双眼放光。
那就太好了!
先以义子的名分收了盛儿,再暗中给他安排力量。
如此时日一长,再与盛儿相认,相信也不会引起天下哗然……乃至要改立盛儿为储,想来也不是什么问题!
李二一旦决定的事,轻易不会再变,至于李盛的王府建在何处,反倒是小事,无需多虑。
比起这些……
李二倒是也没忘了今日上午过来,宝剑被一斩而断之事。
这宝剑是他收藏于凌烟阁的,原本是清河崔氏所献,谓之曰天子器,请陛下收下。
对于清河崔氏的礼物……
李二是真不想收,但也不得不收。
不想收的原因,和“不得不收”的原因,其实都是同一个。
清河崔氏,五姓七望之一。
东周开始便绵延下来的千年世家。
但同时,崔氏和整个五姓七望的其他世家一样。
他们根本就不是他李二的人。
而是和李渊,李元吉,李建成这群人一伙的。
这也是李二与父亲矛盾最大之处,也是他软禁李渊至今最关键的原因。
……
昔年李渊建唐,
一切草创,总怕这刚一统的天下,又步了隋朝的后尘。
没有安全感的李渊,选择了同各路门阀世家合作。
所以武德七年,也就是玄武门血战的前两年,李渊恢复了九品中正制,断掉了寒门士子晋身的机会,同时大加封赏,曾经一天之内封官许愿,口授两千多人。
在李渊看来,
只要自己对这些世家荣宠有加,总不至于再招来反叛。
但李世民的观点,完全相反。
你对他们荣宠有加,就不会招来反叛?
魏武对司马家不够好吗?
两晋对世家门阀,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好。
结果呢?
国祚五十年都不到,直接衣冠南渡?
所以李世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横竖自己这边的人都是秦琼尉迟恭这些寒门子弟,或者魏征这些文人圈子边缘的山野散人。
自己本来就不是靠这些世家,
打下江山又不靠他们,干嘛给他们好脸色?
但他这么想,自然就不为李渊所喜。
一来二去,如今的李世民,和世家门阀之间表面君臣,实际完全是水火不容的态势。
“养猪?”
杜如晦这么一说。
李靖险些以为自己年纪大了耳朵出问题了。
陛下大清早的去长安军营,就为了养猪???
不是,等等,
陛下要养猪?
“克明,这是怎么回事,陛下怎么突然想起养……养猪来了?”
“是这样,陛下近日得高人指点,收获一养猪之法……”
“养猪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真不小。同样的饲喂,猪可比羊多出将近一倍的肉,陛下正是为了让百姓都能吃上肉,所以才决定亲自督办此事。”
“哦……”
李靖,还有一旁的房玄龄都点了点头。
要是这么说,那就说得通了。
可是……李靖还是不太明白。
“可陛下之前没想起此事,怎地突然就决定尝试养猪?”
房玄龄思索了一下,也道,“还有我听说……这养猪,圈栏之内容易闹瘟,一个不慎便要倾家荡产,因此几乎没什么人愿意畜养。陛下这……”
杜如晦露出一个古怪又得意的笑容。
“这不是陛下近日得了高人指点,有了独门养猪之法,可避瘟。若是尝试成功,天下的肉价都要对半砍,诸位也知道陛下自来心系民生,故而亲自为之。”
“二位去了,一看便知。”
李靖和房玄龄都点点头,算是明白了情况。
马蹄声渐渐加快起来。
不过两人还是不太清楚的是。
天下不是无人养猪,而是每每为瘟疫所困,担心血本无归不敢尝试。
各种药方下去,基本上四个字:全军覆没。
没效果!
更何况猪肉滋味干柴,入口不讨喜,销路也不好。
陛下这是遇到了何方神人,还能想出养猪的好法子?
说起来,这肉滋味如何,也是个问题啊。
……
很快到了长安西郊。
军营正在此地。
李二远远望着营寨,心中十分亲切。
这可是他曾经亲自率领过许多年的军队啊。
现在天下定鼎,李二却有了新的使命交给这些士卒。
没错,说养猪这事,李二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军营。
军中伙食,便是粮草充足的时候,也往往只有干粮。
养猪的任务交给他们,若是成了,改善伙食不说,士卒们也都能多些家用补贴,一举两得。
很快……
李靖,杜如晦,房玄龄三人跟在李二身后,走进军营中。
一路按照李二的要求,不要多礼生长,直接去养猪的圈栏。
最后,到了一个类似草棚的地方。
走进一看。
李二,杜如晦同时点头。
这军营里办事就是快,丝毫不拖泥带水。清早杜如晦购置了猪仔,并圈栏建造之法送到了此处,现在就已经建造完成。
安营扎寨,军卒们再是熟练不过。
李靖和房玄龄则是一怔。
这草棚看上去,便和寻常的马厩等牲畜蓄养之所没什么区别。
但内部却是出心裁。
用一条条栅栏,将大圈栏,分割为了许许多多的小圈栏。
中有过道走廊,可供饲喂者进出。
房玄龄想起这与自己曾经见过的圈栏不同,说道,“陛下,这圈栏怎地建成这样?”
李靖也眉头微皱的点点头,“这圈栏能遮风避雨便是,为何要隔开成一个个小间?”
“这只是养猪的圈栏,如此岂不有些浪费力气了。”
虽然工作量没多到哪去——大头还是搭建草棚,但毕竟多了不少栅栏木桩,显然还是要费些功夫的。
但李二微微一笑。
“药师有所不知了吧。”
“这圈栏隔开,正是为了避免瘟疫!诸位何不想想,瘟疫是如何传播的?一而十,十而百。如此分隔开来,方可避免传播!”
“!”
“!!!”
李靖、房玄龄对视一眼。
这他们还真没想到!
诚然,养猪之法只是小道,但想想此术若能让天下肉价减半,百姓都能品尝肉食,那可就是了不得的功绩了!
放眼万古,也没有哪个皇帝能让百姓人人有肉吃的!
瞬间他们都明白了李世民这一大早在兴奋什么。
这养猪之法,的确有独到之妙!
而接着,房玄龄观察了一下四周,皱了皱眉。
“不过……李将军,你这兵营治理的不怎么样啊。”
“玄龄,你这是什么话?”
李靖顿时脸一板,意思好好的老房你怼我干什么?
房玄龄摇摇头,“既是饲养牲畜之地,当封闭严实,以免牲畜之气息溢散出来。”
“军营之中务需整洁有序,这成何体统?”
房玄龄所指的,是这圈栏的四面。
没有任何墙壁,除了一排排坚固的柱子支撑,上方厚厚的茅草顶,没有任何遮蔽!
一股猪圈的气息隐隐飘出……这还是刚刚迁入猪仔。
若是时日一长,指不定臭成什么样。
李靖一怔,老房说的好像也对啊。
军营里臭烘烘的成什么话?
一时间心中不悦,高声道,“陈三,给我过来!”
一名年轻小校急忙跑来李靖面前,拱手听命。因为听出李靖语气不善,满头大汗。
“这圈栏是杜大人叫你造的,既然如此,为何不建造周全?”
将军生气,小校顿时慌了,话都说不明白。
不过此时李二笑着摆了摆手。
“玄龄,药师,这事须怪不得这位小将。”
“卷栏修建成这般模样,自然是我的意思。”
……
“呃……陛下,这是为何?”
李靖呆了呆,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李二带兵能力,比天下名将都强大。
既然如此,陛下应该知道军营里要严肃整洁啊。
养猪算是照顾士卒生活,但圈栏为何不封闭?
正如玄龄所说,成何体统。
就见李二笑了笑。
“这便是养猪之法的第二条纲要,居所要清洁通风!”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消除封闭,方不至藏污纳垢!”
“这……这倒是有理!”
房玄龄思索了一下,肯定的点了点头。
大战之后有大疫,房玄龄处理过的瘟疫何止一场两场?
根据他的经验,这圈栏的建造,好像还真的有用。
没有足够的经验,没有过人的才智,决计想不到这个原理居然可以用来改善百姓的吃肉问题。
虽然他房玄龄和杜如晦,被大家称作房谋杜断。
但现在他只想知道,陛下遇到的高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好好,烤红薯,我这就吩咐她们做就是,各位不要激动啊。”
不一会。
莺儿抱着一个篮子来到前厅。
篮子里正是几个烤红薯,放在了餐桌边上。
众人齐齐凑上去一看,
顿时,都不着痕迹的皱了皱眉。
这烤红薯怎么灰扑扑的?这简直像是泥土一般。
看这东西还冒着热气,甚至让他们有一种这就是一团泥土的感觉。
一时间面面相觑,全凭着礼节一人拿了一个起来。
李二不管那么多,他只想知道……这玩意究竟能不能填肚子。
能填肚子,其他一切好说。
拿起来就要往嘴里塞。
不过就是这时,李盛忽然道,“唉,老李,你干嘛?这东西不能直接吃的。”
“哦……哦?”
李世民一愣,接着李盛直接从他手中夺过烤红薯,将外皮撕去了一块。
接着,橘红橘红的内瓤显露了出来。
热气腾腾,晶莹温软。
李二大为吃惊,这东西外面看着这么难看,没想到别有乾坤!
这卖相真不错啊!
而且散发着一股香甜的气息。
哪怕是吃了一阵火锅,李二依然感到,食欲大动!
当即一口咬了下去。
众人见李盛帮李二剥开了外皮,于是也纷纷效仿。
同时,一人一口,咬了下去。
接着……
“这……”
“这滋味,绝了!”
“分明便不亚于宫中的点心!”
“香甜软糯,这东西少说也得二十文一个呐!”
一口下去,所有人都是双目圆睁。
这东西滋味之甜美,竟是不亚于土豆泥,和火锅!
而就是如此美味的东西,居然……
可以亩产五千斤以上。
李二双眼一翻白,整个人就往桌子下面出溜而去……
长孙皇后和李盛急忙一左一右拉住。
“老李,你什么情况到底?是不是心脏不太好?”
“其实我这还有一种养护心脏的特效药……”
众人:……
wdnmd真就没完了呗!
好东西全特么在你这!
……
这一餐,
美味盛宴,李二等人吃的无比尽兴。
一方面,美食,没得说。
这滋味,宫中的御膳也没有这么香的!
另一方面,亩产数千斤……
脑海中带着这个信息,谁不是兴奋无比?
自古江山要稳,百姓的肚子就要饱!
自古战事要赢,将士的粮草就不能缺!
这土豆红薯两样神物出来,等若是一下子解决了两大难题。
这让李二这一干人,如何不激动,如何不兴奋?
吃完。
因为家伙事盘子之类的太多,锅子炉子太大,
李盛让莺儿先陪着李二等人斟茶倒水招待着,自己先去后厨帮把手。
接着莺儿也去了后厨,毕竟来客事多啊,再说两个丫鬟也没吃饭呢,李盛还是信奉人性化管理的。
一时间前厅之中只剩下李二等人。
“陛……陛下……”
尽管此刻外间风雪交加,气候极为寒冷。
但不知是一顿美味胡吃海塞,血糖丰沛,还是心情激动之故,魏征总是冷着的一张脸此刻红光耀眼,语气更是微微颤抖。
“陛下,这位公子才华如斯,臣愿以性命相求,愿陛下早日招入朝廷!”
其余几人也纷纷附议。
只有杜如晦装作从善如流的样子,嘴角却不由得露出一抹微笑。
李二则是直接哈哈大笑。
“此事,还真不用你们着急。”
“这位公子,早晚得是我大唐支柱!”
支柱这两个字,可以是说君,也可也以是说臣子。
李二等于是含糊其辞,不过真相谁也想不到,一时间众人不疑有他。
杜如晦怔怔看了后厨方向一会,方才转过头看向李二。
小说《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李二意兴豪发,这锻铁之法真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长孙皇后两眼放光,“这可是咱们的盛儿所作?”
“那是!”
“不然放眼天下,谁还能博见广学如此?”
一时间长孙皇后也是满面笑容。
这孩子,争气啊!
不过此时,杜如晦道,“陛下,这锻铁之法还请容臣一观。”
“也对,你看看,什么时候让工部拿去打造!”
“是。嗯……”
杜如晦接过册子。
他发现这册子的装订方式有些特殊。
不过想想,殿下居住乡间,有条件习字,其实也很不错了。
翻开一观。
里面果然是白天扫了一眼看到的蝇头小字。
只是,与寻常的字迹截然不同,这字体虽小,却完全看不到任何墨迹晕染,清晰的仿佛刀刻一般。
杜如晦啧啧称奇,陛下倒是写的一手好字!只是这字迹似乎不像是墨笔写就,至于是用的什么笔,他还真看不出来。
不光是字迹。
这样看了一会,杜如晦发现内容也……十分艰涩难懂。
尽管几乎每一页都有配图,笔画精准,标明了各种数值。
但正因为信息丰富,杜如晦反而看的是头昏脑涨。
心里不住的感叹啊,这陛下怎么治学如此严谨,寻常都是年轻人读不进书被长辈训斥,结果今天居然反过来了。
而且里面许多名词,什么金相之类的。
杜如晦更是一问三不知。
“如何,老杜。这锻铁之法可还能行?”
“陛下,这册子……”
“哦?怎么?”
“这册子十分艰深博大,微臣怕是吃不透啊。”
李二一下懵了,我去真的假的。
这杜如晦虽说是兵部尚书,但兵部也是要管军器的,他居然会看不懂?
皱了皱眉,李二不由腹诽这杜如晦是不是英年早老糊涂了?
直接夹手夺过册子。
这一看之下……
别说是杜如晦,他自己脸色也立刻青了。
里面的内容,
真就是博大精深,他简直万万没想到,锻铁之术居然还有这么多神妙变化。
这本册子别说是炼铁了,说是炼丹他都信!
李二有些傻眼。
这孩儿太过聪明,写的书册也是聪明人才能看,那……那这锻铁还怎么搞啊?
这么翻了一阵,他发现最后几页似乎自己能看懂。
……
每隔多少时辰,加多少木炭到炉子里。
木炭加到炉子里,要使用多少多少分量的硫磺……作为助燃剂,提高温度。
锻锤应使用水车动力,驱动大型的锻造锤,完爆人力锻打。
水车应该如此建造……(一幅设计图)
锻造之时,应当在铁器表现出……时停止。
李二顿时笑了。
“克明,你还是不够用心。前面写的,是锻铁之法的原理,是道。”
“这后面几页,才是具体的术呢!”
杜如晦一愣,从李二手中接过册子。
往后面一翻,果然有几页清晰明白的锻造方法。
“有知其然,有知其所以然……”
“陛下却是先论其所以然,再得其然……这是饱学鸿儒也比不上的学养啊。”
杜如晦翻阅着后面的锻铁之法。
这次脸上也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因为……终于能看懂了……
长孙皇后不懂锻铁也不干涉朝政。
但,自己孩儿写的书,能让当今天子、名臣都啧啧赞叹,
做母亲的,心里那个美啊!
李二也是满脸笑容。
生子当如盛儿啊!
不过就在这时,杜如晦忽然脸色一僵。
他忽然看到了页码最后面,有几个潦草的手书字似乎是标注:
“傻瓜锻钢法,完成√”
“李盛你记住,以后别老跟人讲原理,说这个谁听得懂啊。直接上傻瓜方案就完事了!”
杜如晦真是无语了。
殿下果然是堪比鬼谷的当世奇才啊。
对我等来说神妙无比的锻铁之法,在殿下眼里居然只是稀松平常,甚至属于笨办法……
不过这锻铁术的确大有用处,这一点杜如晦绝不否认。
“陛下,臣已领会得殿下之法。”
“好,这便去召集最好的铁匠,给朕的玄甲军换最好的甲胄兵器!”
“是,陛下!”
“等等。”
李二忽然又想起一件事。
“还有一件事也要你去办,养猪!”
“养猪?”杜如晦愣了一下,养猪这件事……他倒也不是没想过,但是……
“依殿下所言,这养猪之法还需药物备着,这……”
“不,此事朕用心想过,瘟病之事重在防,不在医。做好清洁,隔开圈栏,应无大碍。”
杜如晦一想,这倒也是。
“不过陛下,此法当在何处试行?”
“何处?嗯……容朕想想。算了,明早尔等来甘露殿听命,朕要亲自操刀!”
“亲……是,陛下!”
李二可没忘了养猪这回事。
他阅遍史书,知道古之天子,但凡有所为的明君,必定关怀民生,旦夕不望。
但他还从未听过哪位天子连百姓能多吃少吃几两肉都要关心的。
这养猪之法虽然精妙,但其实天下初定,百姓之中吃的起肉的并不多。
这个法子若是能行得通,推广起来,
肉类产量翻一倍,
也不过让十分的肉价降个三四分,对于大多数百姓仍然奢侈,只能偶尔品尝。
但……他李世民,就是要做第一个,能让天下人人都能吃上肉的皇帝!
“只不知盛儿所说的青霉素,何时才能做得廉价,全国推行呢……”
想想盛儿掌握的种种奇术,李二眼中光芒越发旺盛。
……
次日一早。
李世民带着杜如晦,房玄龄,以及……李靖,同时聚集在宫城门外。
微服打扮,房玄龄和李靖都是神情疑惑,杜如晦面色有些尴尬。
“陛下,这是……”
“当然是正事了,你们都是朕的大臣,我找你们难道是弹琴下棋的?克明,不,药师,你带路!去军营!”
“我带路?”
李靖一下更疑惑了,“微臣……不明白啊,陛下这是……”
“去了你就知道了。克明,你购置的猪崽都送到了吧?”
“禀陛下,都到了。”
“那便好。走吧!”
踏踏踏……
马蹄阵阵。
李二口头要李靖带路,不过这是因为长安军营是李靖在管。
所以李靖还是一头雾水,这大清早的干啥呢。
“克明,陛下这是……”
“养猪。”
看着挺贵,想来能换些钱,置办家当什么的。
至于“回了长安还有重谢”,这些大户人家的礼节他也就这么一听。
这些年自己救人也不是一个两个了,其中也不乏个别的地方大户。
结果人家回去了半天,就给他送了两个美貌侍女。他想要的钢铁煤炭这些搞新技术谋取暴利的资源反倒是没有。
所以这客套话他压根没放在心上,更别说分析语气了。
“人道主义救援罢了。你们好好照顾他,有情况随时说,我过去一会。”
……
李盛看着抗生素开始全力运转,感染已经抑制住,便离开了厅堂去清洗。
这烈酒消毒一身味,外加这受了伤没洗过澡的伤患。
那味道……
而与此同时。
厅堂中正好也就剩下了长孙皇后,还有杜如晦、李君羡一伙。
“我的儿啊……..”
“皇后娘娘,不要激动,凤体保重啊!现在陛下已经病倒,要是娘娘也倒下了,那微臣也只能自裁了!”
“可是…….”
“娘娘,我等此时声张此事,才是置殿下……置公子于险境呐。”
“可那是我的儿…….”
“娘娘,此事不必着急。今日我观皇子……观公子气质不凡,这小院子也治理的十分舒适,定是生长的不错,有些才干,一时半刻也没有什么危险。我等回宫之后,再商议如何接殿下回宫,岂不稳妥?眼下,陛下安危才是首要,不宜多有事端呐!”
长孙皇后沉默了一会,双眼一红,凤目霎时流下两行泪来,终是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
“我苦命的儿啊……”
李君羡听得一愣一愣,“杜大人,这人竟是一位殿下?真的假……”
“噤声!此事暂时不可声张!”
“是……是!”
李世民迷迷糊糊的恢复了意识,接着又重新睡去。
不过这一次,呼吸有力平稳,身躯也不再滚烫,显然已是脱险了。
……
杜如晦见李二没了危险,便也松了口气。
这时他突然发现,这客厅里长椅有些奇特。
寻常人家都是一把椅坐一人,但这里的椅子,却是四把联排放置,扶手只留了最左最右的两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