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佳音陶红英的现代都市小说《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完整版》,由网络作家“花期迟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重生《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现已上架,主角是李佳音陶红英,作者“花期迟迟”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孙夫人眯起了眼睛。“呐!呐!”孙家小姐闻到香味儿,小手一个劲儿拍着桌子。孙夫人这才想起陶红英还给女儿做了一碗蛋羹,赶紧示意丫鬟把碗端了过来。金黄色的蛋羹盛在白瓷青花碗里,表面撒了几滴酱油,轻轻一动,蛋羹就颤个不停,看得人食指大动…一顿饭,母女俩吃的都是满意至极。丫鬟瞧着空了大半的菜盘子,笑着打趣。“夫人......
《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完整版》精彩片段
佳音脱离了逃荒的惨境,也是心情大好。
她努力弯着大眼睛卖萌,为家里拉拢几分善意。
陶红英从灶间探头看了看,见婆婆和闺女这般自在,也是笑起来。
然后去寻王管事说了几句话,再回到厨房,她就喊了家欢帮忙准备晚饭的食材。
赵玉茹没听清陶红英跟王管事说的话,趁着洗菜,凑到她身边问道,“红英,你跟王管事说啥了?”
陶红英正在调一个酱汁儿,闻言轻笑一声,“我就问了王管事一句,孙夫人老家是哪儿的。”
“你问那个做啥?难道孙夫人是你老乡?”赵玉茹一脸好奇。
“那倒不是,我就是想给夫人做点好吃的。”
陶红英一边说着,一边搅拌着酱汁,笑的神秘。
赵玉茹索性也不问了,反正老四媳妇做菜是公认的好吃,她没啥不放心的。
“媳妇!你看我们抓到了什么?”
妯娌两个正忙活着,李老四就大笑着跑了进来。
陶红英回头看去,就见李老四手里拎着一条小臂那么长的肥美鲤鱼。
那鱼还活着,精神十足的在李老四手里甩尾巴,试图想要挣脱出去。
“这么大一条鱼!怎么抓到的?”陶红英赶紧找了个盆,盛了水把鱼放进去。
“说来也怪,刚才咱娘抱着福妞儿去甲板上透气。刚站了一会儿,这条大鱼就嗖一下落在甲板上了。甲板滑溜溜,它扑腾好一会儿才让我们抓住。”
李老四一边说着,一边比划,兴奋至极,最后忍不住又重复了一遍。
“真的是嗖的一下跃上来,给娘都吓了一跳呢。福妞儿倒是胆子大,一直咯咯笑!”
“这下好了,晚上又多了个菜。”陶红英也是高兴,想说闺女有福,又怕孙家人听见。
“行,那你们几个忙着,我去干活儿了。”李老四也是心里有数,转身就出去了。
陶红英喊了李家欢杀鱼,又收拾干净了,拿着一把稍窄的刀,将鱼肉分解挑刺。
“三嫂,你把那两个鸡蛋打一下,搅和匀了,我一会儿给小姐蒸个蛋羹。”
陶红英回身嘱咐赵玉茹,手里也是忙碌不停。
赵玉茹应了一声,赶紧去拿鸡蛋。
船舱里,李老太抱着佳音,正陪着孙夫人聊天解闷儿。
孙家小姐被奶娘抱在怀里,坐在李老太旁边,一双黑润的大眼睛看着胖乎乎的佳音,不时啊啊呀呀的说几句,好似跟佳音在聊天。
佳音也喜欢这小丫头粉嫩可爱,便同样咿咿呀呀逗弄她。
“你瞧瞧,她们两个小姐妹倒是说得热闹。”
孙夫人注意力一直在孩子身上,看到这一幕,乐得不行。
李老太也跟着笑,心里感叹自家孙女懂事,在哪儿都招人疼。
“夫人,晚膳做好了。”丫鬟端了食盘进来,李老太见了,十分有眼色的抱着佳音告退了。
“今晚做的什么?”孙夫人用手逗弄着女儿,头也没抬问丫鬟。
“回夫人,是蜜汁叉烧,鱼丸汤和蒜蓉菜心,还给小姐蒸了蛋羹。”
丫鬟答的欢快,她们都是跟着主子吃,主子剩下就是她们的。
今日菜色这么好,她们自然也有口福。
孙夫人听得这话,赶紧抬头去看,神色里也是带了惊喜,这三道菜可都是她的家乡菜。
她赶紧问道,“今天的饭菜,是谁做的?”
丫鬟还以为出了什么问题,不敢隐瞒。
“回夫人,是李家那个四儿媳妇下厨做的。管事瞧着不错,就送来给夫人换换口味…”
孙夫人听了没有再说什么,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儿蜜汁叉烧,迫不及待送进嘴里。
甜咸的酱汁儿裹着有韧劲的肉片,吃的孙夫人眯起了眼睛。
“呐!呐!”孙家小姐闻到香味儿,小手一个劲儿拍着桌子。
孙夫人这才想起陶红英还给女儿做了一碗蛋羹,赶紧示意丫鬟把碗端了过来。
金黄色的蛋羹盛在白瓷青花碗里,表面撒了几滴酱油,轻轻一动,蛋羹就颤个不停,看得人食指大动…
一顿饭,母女俩吃的都是满意至极。
丫鬟瞧着空了大半的菜盘子,笑着打趣。
“夫人和小姐就是有福气,随便在码头捡几个人,都捡到宝了。以后,夫人和小姐的饭食再不用犯愁了。”
“嗯,确实运气好,但李家人也是用心了。”
孙夫人喝茶漱口,吩咐道,“拿二两银子给李四嫂,以后我和小姐的饭菜,请她多费心。”
“是,夫人。”丫鬟高高兴兴下去了。
李家人这会儿也在吃饭,简单的小米粥,两合面的饼子,剩下的半条鱼炖了豆腐,一家人围着吃的香甜。
佳音躺在娘亲怀里,喝着羊奶,眼见娘亲不时望向舱房门口,心里也是好奇。
幸好,没一会儿就有丫鬟来送赏钱了。
全家这才知道陶红英凭借一手厨艺,拿到了这样的差事。
“四婶太厉害了!”
“红英的手艺好,走到哪里都错不了。”
众人都是跟着欢喜,只有吴翠花撇嘴,趁机把盆里的鱼肉吃个干净。
佳音为了娘亲的好本事骄傲,欢喜的手舞足蹈。
见吴翠花这样,就瞪了她一眼,可惜眼皮不听使唤,差点儿翻上去下不来…
不大一会儿,李家人得了夫人喜爱,陶红英升级为夫人和小姐的厨子,这事儿就传的整条船都知道了。
上到管事,下到小厮丫鬟,待李家人都是客气很多。
王管事还特意发话,给李家人换了个住处。
不再是阴暗潮湿的底仓,换成了带窗子的二层房间,而且是四间,宽敞很多。
李老太拍着小孙女入睡,想起在甲板上,那突然出现的大鲤鱼好似一直要往孙女怀里跳,她就忍不住激动的手颤。
“福妞儿哎,奶奶不能说,但奶奶都知道。咱们全家能活命,都是你的功劳。只要奶奶活着一日,整个老李家,就不准任何一个人对你不好,不准他们当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佳音昏昏欲睡,睁不开眼睛,只能咧嘴笑了笑,算是回应了老太太的许诺。
家喜和家安从外边跑进来,高声嚷着。
“奶奶,让我们摸一摸妹妹,我们要跟着船工去船尾撒网捞鱼!”
李老太抬手就给了他们两个爆栗子,“滚蛋,淘气也不分时候,你妹妹刚睡着。”
家喜和家安抱头鼠窜,眨眼又没了影子,根本看不到李老太露了笑脸儿。
全家都活着,真好!
“娘,别生气,我早晚要收拾了他们,把银子都拿回来!”
这话说得好像李家的银子就该是他们家的似的。
郭氏被儿子哄得,总算脸色好了一些。
刘来福趁机说道,“娘,你给我拿点儿钱,我去县城找吴二。
吴二也看不上李家人,他姐是李家二儿媳,最是了解李家。有他帮忙,想要找李家的麻烦,对付李家肯定更容易!”
郭氏最是宠爱二儿子,当真给了二儿子一把铜钱。
不等嘱咐几句,刘来福已经一溜烟儿跑出家门。
什么报复李家,那都是小事儿,先去赌场赢钱才重要!
村民们在李家受到热情款待,跟李家人的关系亲近了不少。
起码李家大方会处事,饭菜做的好吃,这样的印象是人人皆知。
次日,村里老少就开始秋收了,忙的脚不沾地。
李家人没有庄稼可收,所以就很悠闲。
一早吃过饭,陶红英就带着赵玉茹去山上采蘑菇,挖野菜。
临走前,陶红英在锅里给闺女留了两碗米油,也不怕她会饿着。
妯娌两个有说有笑的上了山,也没问吴翠花,反正就算吴翠花跟着去了也是偷懒,干脆不叫她了。
李老二昨日看到村里不少老人走路都有些艰难,就想带着小子们去帮他们秋收。
他只说了两句,李老太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多带几块饼子,别吃人家的,收点儿粮食也不容易。”
李老太嘱咐儿子,手里抱着佳音颠了颠,低头亲了亲她的小胖脸蛋儿。
她敢说家里不差粮食,这底气就是宝贝孙女给的。
李老二,李老三和李老四带着家仁他们几个小子,直奔隔壁的赵大叔家。
赵大叔刚五十岁出头儿,但在战场上没了一条腿,眼睛也瞎了一只。
如今是没儿没女光棍儿一个,也是这清水村里秋收最艰难的一个。
“赵大叔,我们来帮您割庄稼啦!”
家喜家安淘气,昨日缠着赵大叔讲过征战沙场的故事,这会儿自来熟,进门就喊了一声。
“赵大哥,你腿脚不便,我们兄弟几个来帮你干点儿农活。”
李老二笑着跟赵大叔打招呼,也没等赵大叔说话,就带了弟弟和侄儿们穿过赵家后院去地里割高粱了。
高粱杆子要堆一起晾晒,高粱头要割下来装袋子,背回赵家院子晾晒,最后敲打下来,才算完活儿。
李老二几个挥舞镰刀,李老四和家义负责扛袋子,简直健步如飞。
赵大叔瘸着腿烧水,拎去田里,家喜家安就乐颠颠跑上前接过去了。
赵大叔摸摸他们的头,眼圈儿有些红。
“你说说,这叫我怎么感谢你们一家才好啊!”
“我奶奶说了,邻里乡亲就是要互帮互助,大叔你坐着,我们也去帮干活儿了!”
家喜家安喝个水饱,就又跑掉了。
赵家的地不多,只有二亩,一日功夫就被李家收完了。
赵大叔留人吃饭,李家谁也不肯,李老三还没忘了嘱咐一声。
“大叔,你这房顶我看着有些年头了,怕是漏雨吧,过了秋收,我来帮你修修。”
赵大叔来不及再说话,李家人就都回去了。
就这般,接下去几日,李家老少爷们八口儿,轮流帮着村里人家收地。
这些人家大半都是退伍残兵,家里的田地也是县里给的。
一人二亩,税粮是普通农户的一半,算是朝廷照顾。
他们也没有余力再买更多,每年交了税粮够温饱就成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