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墨斋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井梧巷的雾与骨小说结局

井梧巷的雾与骨小说结局

一只胖伊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是唯一能终结诅咒的办法。“对不起,妈妈。”她轻声说,泪水混着雾水落下,“我不能让小薇他们永远困在这里,不能让井神继续吃人。”当第一缕晨光刺破雾幕时,林秋跳进了井口。井水刺骨,却没有想象中的黑暗,反而有微光从井底透出,照亮了井壁上的雕花——十三片梧桐叶组成的环,每片叶子上都刻着年份,1973、1998、2018……而2018年的叶子中央,刻着她的名字“林秋”。井底中央的青石板上,刻着“秋雾”二字,正是她真正的姓氏。十三具白骨围绕着石板,每具白骨的左腕都戴着银镯,刻着不同的名字,母亲的白骨在最内侧,指骨间还缠着当年的红绳,绳结处刻着“秋秋”二字,是用牙齿咬出来的。水面传来震动,是村民们撬开了井盖,手电筒的光芒在井口晃动,照出周烬焦急的脸...

主角:林秋秋雾   更新:2025-04-10 19:3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秋秋雾的其他类型小说《井梧巷的雾与骨小说结局》,由网络作家“一只胖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是唯一能终结诅咒的办法。“对不起,妈妈。”她轻声说,泪水混着雾水落下,“我不能让小薇他们永远困在这里,不能让井神继续吃人。”当第一缕晨光刺破雾幕时,林秋跳进了井口。井水刺骨,却没有想象中的黑暗,反而有微光从井底透出,照亮了井壁上的雕花——十三片梧桐叶组成的环,每片叶子上都刻着年份,1973、1998、2018……而2018年的叶子中央,刻着她的名字“林秋”。井底中央的青石板上,刻着“秋雾”二字,正是她真正的姓氏。十三具白骨围绕着石板,每具白骨的左腕都戴着银镯,刻着不同的名字,母亲的白骨在最内侧,指骨间还缠着当年的红绳,绳结处刻着“秋秋”二字,是用牙齿咬出来的。水面传来震动,是村民们撬开了井盖,手电筒的光芒在井口晃动,照出周烬焦急的脸...

《井梧巷的雾与骨小说结局》精彩片段

是唯一能终结诅咒的办法。

“对不起,妈妈。”

她轻声说,泪水混着雾水落下,“我不能让小薇他们永远困在这里,不能让井神继续吃人。”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雾幕时,林秋跳进了井口。

井水刺骨,却没有想象中的黑暗,反而有微光从井底透出,照亮了井壁上的雕花——十三片梧桐叶组成的环,每片叶子上都刻着年份,1973、1998、2018……而2018年的叶子中央,刻着她的名字“林秋”。

井底中央的青石板上,刻着“秋雾”二字,正是她真正的姓氏。

十三具白骨围绕着石板,每具白骨的左腕都戴着银镯,刻着不同的名字,母亲的白骨在最内侧,指骨间还缠着当年的红绳,绳结处刻着“秋秋”二字,是用牙齿咬出来的。

水面传来震动,是村民们撬开了井盖,手电筒的光芒在井口晃动,照出周烬焦急的脸——他是她童年的玩伴,也是唯一相信她母亲失踪另有隐情的人,此刻正趴在井沿,伸手想拉她上去。

“秋秋!”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上来,我带你离开这里!”

林秋摇头,指尖贴上井壁的雕花,胎记与1998年的叶子重合,整个井壁突然发出蓝光,白骨开始沉降,化作细沙融入井水,每粒沙子都发出轻轻的叹息,像是百年的枷锁终于解开。

她看见母亲的白骨在沙粒中微笑,小薇的沙粒聚成蝴蝶,飞向井口。

“别回头,一直往前走。”

她对周烬笑,手腕的胎记正在消失,井中倒映的脸,渐渐与1973年族谱上的秋雾重叠,那是外婆年轻时的模样,也是她真正的样子,“告诉大家,井神的祭品,终于齐了。”

当井水没过头顶时,雾散了。

秋雾村的天空湛蓝如洗,老槐树的枯枝上,一片新叶正在萌发,形状像极了梧桐叶,叶脉间刻着细小的“归”字,却在阳光下渐渐褪色。

周烬望着井口,发现青石板上的血字不知何时变成了“雾散时,莫回首”,而井底传来的最后一丝声响,是十三声轻轻的叹息,混着细沙流动的沙沙声。

6 新雾尾声:新雾三个月后,秋雾村改名为井梧村,那口古井被填平,上面建起了纪念碑,刻着十三位失踪者的名字,林秋的名字排在最后,旁边是母
一个名字是“秋雾”,与村子同名,旁边标注着“秋家次女,投井身亡,享年二十三岁”。

而母亲的名字“秋禾”在第二个位置,标注着“捡于井边,胎记相符,收为养女”。

老妇指向神龛下的裂缝,那里传来隐约的水流声,像是有人在井底走动:“百年前,秋家先祖为求雨打井,却挖出十三具无名尸骨,骨头堆成圆圈,每根指骨都刻着‘归’字。

井成之日,平流雾笼罩村子,第一个靠近井的人当场暴毙,手腕浮现梧桐叶胎记——那是井神索命的印记。

每二十年,井神要收十三具祭品,被选中的人会在雾天听见井里的呼唤,那是骨头在喊‘归位’。”

她掀开衣襟,左腕内侧的梧桐叶胎记早已溃烂,露出底下的骨头,骨头上刻着“秋雾”二字,与族谱上的名字一致:“1973年,你奶奶的妹妹秋雾——也就是你真正的外婆,被井神选中。

你奶奶为了救她,从井边捡回刚出生的你母亲,以为用替身能骗过井神。

可井神要的是血脉,你母亲身上流着秋雾的血,胎记还是出现了。”

“所以1998年,井神来收当年的债?”

林秋想起母亲失踪前,手腕突然出现的胎记,像被人用红笔描出来的,“我母亲是秋雾的替身,而我……你遗传了秋雾的血脉,左腕的胎记在你十五岁时显现。”

周婆婆咳嗽着,血沫溅在1998年的名单上,“你母亲为了保护你,故意在雾天走向井边,却被井神拖了下去。

但井神的祭品必须凑够十三人,所以这些年,村里不断有人失踪,都是被胎记选中的替身。”

祠堂外突然传来巨响,雾墙撞开木门,潮湿的雾气涌进来,带着细沙打在族谱上。

林秋看见雾中有十三道人影,每个都举着刻有名字的骨瓷碗,碗底的“井梧祠祭”在雾中发出微光。

当他们靠近时,她认出了其中几个:小薇、村口的王大爷、去年失踪的电工老李,他们的左腕都有梧桐叶胎记,皮肤下凸起的纹路像极了井壁的雕花,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空的,眼窝里爬着井蛙,蛙鸣合着水流声,组成了“归位归位”的低语。

“秋秋,该回家了。”

穿白裙的母亲从雾中走来,右脸腐烂的伤口里爬出细小的井蛙,每只
蛙的背上都刻着“秋”字,“井神说,只要你归位,就放了其他祭品。

你看,小薇、王大爷他们,都在等你呢。”

林秋后退半步,撞上神龛,族谱里掉出张照片——1973年的秋雾村,奶奶抱着襁褓中的母亲站在井边,井口的青石板上,“井梧巷13号”的字样清晰可见,而奶奶的左腕,正有片新鲜的梧桐叶胎记,与母亲银镯上的纹路一模一样。

照片背面写着:“禾儿,你是秋雾的影子,替她活着,替她归位。”

5 雾散时子时三刻,雾最浓的时候,祠堂的梁柱在雾中摇晃,像是被井底的什么东西拉扯着。

林秋站在井沿,听着井中传来的十三声呼唤,每声都带着不同的音色,有母亲的温柔、小薇的啼哭、王大爷的咳嗽,混着泥沙翻动的声响,像是骨头在井底跳舞。

周婆婆的尸体倒在祠堂门口,拐杖滚向井口,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左腕的胎记不知何时变成了完整的梧桐叶,叶脉间渗着细沙,在雾中摆出“13”的形状。

林秋终于明白,奶奶当年捡回母亲,不是出于仁慈,而是为了让秋雾的血脉延续,用替身挡住井神的索命,而她,从出生起就是下一个替身。

“秋秋,跳下来,妈妈在这里……”母亲的声音从井底传来,带着井水的阴凉,“你看,奶奶也在,小薇也在,我们都在等你回家。”

她摸出母亲的银镯,镯内被刮去的刻字处,隐约能看见“秋雾”二字,那是外婆的名字,也是井神第一个祭品的名字。

原来母亲的真名不是秋禾,而是秋雾,奶奶为了掩盖真相,改了她的名字,却改不了血脉里的诅咒——她们祖孙三代,都是井神的祭品,在时间的轮回里不断替死。

雾中传来警笛声,是出租车司机报了警,车灯的光芒在雾中划出两道白线。

林秋知道,当雾散时,井神的祭品仪式就会失败,可那些被囚禁在井里的灵魂,将永远无法超生,他们的骨头会永远困在井壁里,成为井神的一部分。

她看向手腕的胎记,此时已变成深红色,叶脉间的沙粒在跳动,像有生命般。

族谱里的记载突然在脑海中浮现:“祭品归位,井神封印,十三骨成碑,雾散不回头。”

那是秋家先祖刻在井壁上的警示,也
来帮妈妈解开绳子……井里好冷,妈妈的骨头都冻裂了……”刺耳的犬吠突然划破雾幕,林秋猛地惊醒,发现自己趴在井沿上,指尖几乎触到水面。

井水泛着青灰色,倒映的脸不是母亲,而是小薇,她的瞳孔是两个黑洞,眼窝处爬着细小的井蛙,正用舌尖舔舐她的手腕,那里不知何时多了片淡红色的印记,形状与母亲银镯上的梧桐叶一模一样。

3 骨瓷碗回到家时,堂屋的挂钟指向子时,铜摆锤在月光下泛着青灰,每摆动一次,就发出“咔嗒”声,像有人在数着心跳。

林秋盯着镜中自己手腕的红痕,那是趴在井沿时被青石板划伤的,伤口周围泛着诡异的青紫色,形状竟与母亲银镯上的梧桐叶分毫不差,叶脉处还渗着细小的沙粒,像是从井里带出来的。

樟木箱里掉出个骨瓷碗,碗底刻着“井梧祠祭”四个小字,釉色温润,却在灯光下泛着珍珠母贝的虹光。

她记得奶奶生前总用这碗盛饭,却从未注意碗内侧绘着的图案——七具扭曲的人体围绕着井口,每个人左腕都有梧桐叶胎记,表情或惊恐或麻木,脚下踩着细沙,沙粒在碗底聚成“13”的形状。

手机突然震动,是条匿名短信:“你母亲的尸体,在井里泡了十二年。

她的骨头在井底排成圆圈,每根指骨都刻着你的名字。”

寒意从脚底窜起,林秋冲进厨房,打开水龙头接水,却发现流出的水带着细沙,沙粒在瓷盆里摆出“13”的形状,水流声里夹杂着微弱的呜咽,像是有人在井底唱歌。

她想起周婆婆说的话:“井神要收十三具祭品,每具祭品的骨头都会刻上名字,埋在井壁里。”

后窗传来指甲抓挠的声音,频率与挂钟的“咔嗒”声一致。

她转身看见玻璃上贴着张泛黄的纸,是从奶奶笔记本上撕下的,边角处有齿痕,像是被人用牙咬下来的:“1998年6月,秋禾失踪后第七天,井里捞出她的银镯,镯内刻字被人刮去,只余‘归’字。

那天夜里,我听见井里有十三个人在说话,说‘替身来了,还差两个’……”雾气不知何时渗进屋里,带着井水的腥甜,二楼传来木板吱呀声,像是有人穿着湿鞋在走动。

林秋握紧骨瓷碗,碗壁上的人体图案
1 归雾汽车在泥泞的省道上打滑时,林秋终于看清路牌上的字——“秋雾村”。

十年未归,村口的老槐树已枯死,扭曲的枝干像一双抓向天空的手,树干上缠绕的红布条褪成灰白色,被雨水泡得软烂,滴滴答答往下滴着污水,像悬在半空的亡者绷带。

“姑娘,这村子近些年邪乎得很。”

出租车司机盯着后视镜,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方向盘,“你奶奶走得突然,又没留个全尸……我听说啊,法医来的时候,床底下的墙缝里全是梧桐叶的碎屑,跟被人嚼烂了似的——停在祠堂前吧。”

林秋打断他。

后视镜里,她苍白的脸映着车窗上的雨痕,睫毛上还沾着殡仪馆带出来的白菊花瓣,整个人像被泪水泡发的纸人。

奶奶的葬礼在三天前草草了事,殡仪馆的人说尸体在床底发现时,四肢扭曲如煮熟的虾,关节处 unnatural 地反折,唯有右手紧攥着半片枯黄的梧桐叶,叶脉间还卡着细小的沙粒,像是从井底带上来的。

祠堂的飞檐挂着冰棱,“秋氏宗祠”的匾额缺了个“禾”字旁,露出底下斑驳的旧字——“井梧祠”。

漆色剥落处,能看见木雕的梧桐叶纹路,每片叶子边缘都刻着极小的“归”字,这是她童年最害怕的地方。

老人们说祠堂地基下镇着百年前投井的女鬼,井口的青石板上刻着永不褪色的血字:“雾起时,莫回头”。

每逢阴雨,祠堂里总会传来指甲抓挠石板的声音,像有人在底下数着什么。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扑面而来的霉味里混着铁锈味,像是陈年血迹渗进了木头。

神龛上的牌位七倒八歪,多数已积满灰尘,唯有奶奶的灵位前摆着半碗冷饭,饭粒上爬着三只红头苍蝇,翅膀振动声在空荡的祠堂里格外清晰。

碗沿裂了道缝,渗出的油渍在供桌上积成小水洼,倒映着梁上垂下的蛛丝,晃出扭曲的光影。

“秋家丫头回来了。”

沙哑的声音从梁柱后传来,穿青布衫的老妇拄着枣木拐杖站在阴影里,正是村口卖冥币的周婆婆。

她左脸的烧伤疤痕从眼角蔓延到下巴,笑时露出缺了门牙的牙龈,右耳坠着枚银环,环上刻着模糊的井字纹。

十年过去,她似乎一点没变,依旧像株长在井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