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正在连载中的小说推荐《如履薄冰》,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石越朱翊钧,由大神作者“石越”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公元1572年,距离明朝灭亡、山河沦丧还有72年。此时东南倭寇横行,西北鞑靼叩关,地方兼并日重,军政疲惫百姓困苦,隆庆皇帝刚刚驾崩。石越却在此时,穿越到了历史上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身上。好消息是,此时的朱翊钧,还没有登基。没来得及祸害朝政。坏消息是,此时的朱翊钧,还没有登基。司礼监掌印冯保想做皇权代言人。首辅高拱想架空皇帝增强内阁。次辅张居正一心主政推行新法......
主角:石越朱翊钧 更新:2025-01-15 14:19: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石越朱翊钧的现代都市小说《如履薄冰石越朱翊钧全文》,由网络作家“石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在连载中的小说推荐《如履薄冰》,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石越朱翊钧,由大神作者“石越”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公元1572年,距离明朝灭亡、山河沦丧还有72年。此时东南倭寇横行,西北鞑靼叩关,地方兼并日重,军政疲惫百姓困苦,隆庆皇帝刚刚驾崩。石越却在此时,穿越到了历史上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身上。好消息是,此时的朱翊钧,还没有登基。没来得及祸害朝政。坏消息是,此时的朱翊钧,还没有登基。司礼监掌印冯保想做皇权代言人。首辅高拱想架空皇帝增强内阁。次辅张居正一心主政推行新法......
他张了张嘴,掩饰不住的愕然:“竟然……竟然拿世宗做筏?”
海瑞的清名哪里来的?
就是因为当初世宗不顾天下,海瑞情真意挚,上了一封《治安疏》劝谏。
规劝世宗的时候,说出了“天下不直陛下久矣”,“嘉靖嘉靖,家家干净”这种话。
将生死置之度外,直言谏上,说出天下百姓的苦楚,这种种作为,自然得了天下人的认可。
更别说遣散妻儿,准备好自己的棺材放家中,这种极具士大夫情怀的事。
无论是士林,还是百姓,没人不交口称赞。
如今一经刊载在小报上,瞬间能让一县仰慕,夹道以迎。
陈胤兆也止不住惊叹:“伏线千里啊。”
“做到这个地步,恐怕,是有天大的重担压给这位海青天。”
他拽着李诚铭,以往这个方向去凑热闹。
心中却想着,这朝中,要热闹起来了。
京城,十月二十八,清晨。
上御皇极门,颁万历元年大统历。
及已享太庙,以庄皇帝神主尚在几筵,上具常服祭告,祗请圣灵诣庙享祀。
……
朱翊钧祭告完太庙后,却并未第一时间回宫。
而是来到了太庙旁陪祀的真武庙。
朱翊钧在太常寺的陪同下,对真武大帝进行了祭祀。
而后又亲切接见了道门三位观主。
三位观主不尽是真武观的。
乃是东岳帝君观、都城隍庙、三清观等一应道观选出来的道门领袖,作陪皇帝。
虽说个个修行不凡,但此刻却都愁眉苦脸。
朱翊钧见三人都不太配合的样子,不由拉下脸来:“三位高功,莫要哄骗朕,朕之前可是摸过底的。”
“你们可不止那点香火钱这么简单。”
“北直隶八府两州,你们都有借贷的营生,甚至有的道观,都借到河北去了!”
“怎么朕要借点就不肯了?朕的生意做不得?”
见皇帝拉下脸来,三位道门领袖都有些局促。
其中一名原申道人苦笑道:“陛下,我三人虽被推出来做个魁首,但却不像陛下这般言出法随。”"
朱翊钧听罢,只觉一噎。
心中叹了口气,合着间歇性雄心壮志,是每个人都有的前科是吧?真坑啊。
看来,李氏不是那么好攻略的,眼下虽然态度有所软化,但,道阻且长啊。
也罢,多少有些效果,反正他还有时间,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滴水石穿罢。
他重重地点了一下头,稚声道:“母妃教训得是,儿臣定然不负父皇、母妃、母后殿下所望!”
“今后必然进学修德,尽快将四书五经熟知,好让母妃与母后殿下考校!”
说罢,他还拱手朝那位宗法上的母亲,也就是皇后,所居方向拱手行礼,以示方才先帝所言的母子三人,他谨记在心,一个不落的。
李贵妃不置可否。
“走吧,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我送你到文华殿外,稍后殿上你好好在百官面前显露天家威仪,不可再似前次一样畏缩了。”
随后,她便牵着朱翊钧的手往外走,两人就这样被宫女宦臣簇拥在中间,往文华殿而去。
文华殿是廷议的地方,皇帝便殿,积年政治共识下,后宫连进入的资格都没有,也只能送到殿外。
当年明英宗朱祁镇九岁登基,有人请英宗的祖母张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后来掀起好一场争论,最后还是以张太皇太后一句“不要坏了祖宗规矩”定下调来。
如今李氏连正宫都不是,当然也不敢僭越祖制成法。
一行人刚刚出了慈庆宫。
没走几步路。
突然看到。
一名太监提着灯笼急匆匆跑了过来。
李贵妃当即皱起了眉头,她分明看着来人,是从文华殿的方向而来,这紧要关头匆匆忙忙,是出了什么事?
不过这自然不用她亲口问来。
冯保当即跨前一步,一把拽住那小太监,一个耳光刮了下去:“你这不长眼的,是要冲撞大驾吗!?”
小太监突兀受了一耳光,也不敢辩驳。
只是捂着脸,噗通一下跪倒在地,喘着粗气道:“贵妃娘娘,太子爷,要事容禀!”
“首辅高拱,久候太子不至,方才在殿上对奴婢说,果又如此,皇太子定然又不来了,你这厮再去请个口谕罢。”
“奴婢不敢擅专,连忙赶来禀报!”
朱翊钧心头一跳,不露痕迹地看了一眼此时退到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冯保。
心中暗道不妙。
“高拱,好个高拱,好个内阁首辅,好个柱国!”
李贵妃听了小太监禀报并不表态,只是念了两声高拱的名,转而面色难看地拉着朱翊钧,继续往文华殿去。"
“无论如何,广开言路,本宫还是能做到的,不必害怕因言获罪。”
从这几人的话中,还是很能读出倾向的。
无论是革新变法,还是守祖宗法,至少要做到对文官好,大家才认可。
世宗杖杀朝臣,被黑成什么样了。
所以,无论朱翊钧掌权后,会不会压制文官,现在都得放出风去,露出点广开言路,宅心仁厚的特质才是。
几位讲读官,连忙齐齐拜下:“圣明无过殿下。”
除此之外……
朱翊钧做出一副突发奇想的模样:“近来我听闻内阁在议论考成法之事?”
几名讲读官不明就里。
张四维领班却躲不过去,只能接过话头:“殿下,确有此事。”
朱翊钧哦了一下,笑道:“大行皇帝论述功过,岂不像考成核定?”
庙号与谥号的议论,大体是带着功过分说的。
功过论完了,再看给个恶谥还是美谥。
如此说来,确实颇有几分相似,只不过是一生一次。
但诸位讲读官哪里敢回这话。
考成?文官给皇帝考成?真有这想法也不敢认下啊。
马自强连忙道:“殿下,礼记有云,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礼之大体也。”
“谥号与庙号,乃是丧祭之属,非是考成,而是大礼根本。”
无怪乎这些讲官这么紧张。
谥礼起于周,却在秦时一度被废除,只因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一直到西汉才又恢复了谥议。
到了明朝,虽然多有掩过饰非之情,却始终是文臣钳制君上的利器——很少有人不在乎身后名。
如今皇太子将议谥与考成法类比,不明白是什么想法,着实将人吓得不轻。
要是谥法被他们今天一议给议没了,他马自强怕是要挨天下文官口诛笔伐。
朱翊钧看着马自强的反应心中一哂。
他并没有动谥法的打算,他仍是在借题发挥,或者说,他说这么多,就是为了引到考成法上。
现在有内阁在前冲锋,自己也不能扯后腿不是。
斗归斗,不能慢怠国事。
朱翊钧开口道:“马学士所言,本宫省得了。”
“只是见诸位先生评述我皇考得失,突然有些感慨,本宫日后还要诸位肱股之臣好好监督才是。”"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