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蒋瓛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朕的好皇孙,有治国之资!朱元璋蒋瓛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倔强的烤羊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故而,孤决定,若孤真有一天继承大统,那孤第一件事便是消藩!”“孤那些叔叔,拥兵自重、为祸地方,不过是借着皇爷爷的宠爱方能放肆罢了。”“皇爷爷在时,孤只能看着,可若是有朝一日孤大权在握,孤必然消藩!”说到这里,朱允炆仿佛看到了自己身着九龙袞袍头戴冕冠接受文臣武将们朝拜时的场景了。原本喝了酒只是有些微红的小脸,此刻竟然涨得通红,连声音都大了不少。“届时,孤便如那圣人所言,垂拱而治。”“这大明江山,便仰仗诸位老师、臣工尽力而为了!”这话却说到了这些文官心里去了,这就是他们最想听到的啊!一众坐在下首的文官听到这话,互相对视了一眼,眼神之中闪着得意,而后强忍着心中那份狂喜,规规矩矩的行李道。“愿为殿下效死!”“愿为大明效死!”朱允炆眼见着这...
《大明:朕的好皇孙,有治国之资!朱元璋蒋瓛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故而,孤决定,若孤真有一天继承大统,那孤第一件事便是消藩!”
“孤那些叔叔,拥兵自重、为祸地方,不过是借着皇爷爷的宠爱方能放肆罢了。”
“皇爷爷在时,孤只能看着,可若是有朝一日孤大权在握,孤必然消藩!”
说到这里,朱允炆仿佛看到了自己身着九龙袞袍头戴冕冠接受文臣武将们朝拜时的场景了。
原本喝了酒只是有些微红的小脸,此刻竟然涨得通红,连声音都大了不少。
“届时,孤便如那圣人所言,垂拱而治。”
“这大明江山,便仰仗诸位老师、臣工尽力而为了!”
这话却说到了这些文官心里去了,这就是他们最想听到的啊!
一众坐在下首的文官听到这话,互相对视了一眼,眼神之中闪着得意,而后强忍着心中那份狂喜,规规矩矩的行李道。
“愿为殿下效死!”
“愿为大明效死!”
朱允炆眼见着这如同脑海中一模一样的一幕简直不要太兴奋。
而一众文官们,此刻也纷纷表示,近日里便会向朱元璋进言,尽早册立朱允炆为太孙。
一时之间,整个东宫正殿当中可谓是喜气洋洋,仿佛有了什么大喜事一般。
可惜,此情此景,朱元璋或者朱高煜不在。
否则的话,这祖孙二人定会忍不住破口大骂朱允炆蠢货。
这要是将老朱家的藩王灭了,把江山交给这些腐儒,那这天下,还是老朱家的天下嘛?
但很可惜,眼下的正殿之中,只有这其乐融融的一众“君臣”!
次日早朝,当朱元璋踏着清晨的微光,龙行虎步的端坐在龙椅之上,接受朝臣们的朝拜之时。
他忽然发现,今日里,朱允炆赫然在列,这让他本能的有些皱眉。
若是按制的话,朱允炆显然是没有资格站在这朝堂之上的。
只是如今情况特殊,懿文太子薨逝,原本归属于东宫处理的那部分政务,被朱允炆不声不响的接管了部分。
况且,如今这情况也确实特殊,东宫一些事务,外人确实实在不好插手不说,而且也不是什么大型事务。
更重要的是,朱允炆在文臣当中的名声,显然相当不错。
所以,大部分人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没看见了,否则礼部的弹劾折子早就汹涌而至了。
而这几天朱允炆在黄子澄、齐泰等东宫属官的怂恿下,每日都来参加早朝。
一则是为了接手东宫统筹的一些政务,宣告自己的存在感,也让自己能练练手。
而另一方面嘛,朱允炆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想进一步提醒自己这个皇爷爷。
您的皇长子没了,皇长孙还在这儿呢,您这会儿就应该册立自己当太孙!
朱允炆和那些文官算盘固然打的叮当响,可打死他们都想不到,朱元璋居然已经动了立朱棣为太子的心思。
朝会开始,首先众臣们奏报的就是各类急务。
“启禀陛下,黄河水道部分堤段年久失修,今年恐有水患……”
“朕记得,户部年年都有治河银子下拨,为何说起又成了年久失修了?查!一查到底!”
“陛下,山东境内今年滴雨未下,如今流民四起,急需朝廷赈济……”
“哼,今年滴雨未下,那之前为何山东布政使司不曾有救济、赈灾之举?都察院监察御史带着咱的旨意去一趟,罢官去爵。”
朱元璋安排完一应急务后,仍旧眉头不展。
朱棣此时也顾不得假寐了,从刚才听到自家大儿子要屠圣开始,他就已经坐立不安。
眼下还能端坐于此,也不过是强装镇定罢了。
虽然听明白了自己儿子要屠的乃是读书人的“圣”,但还是让他觉得心凉。
这东西一个不好,不光他燕王府几百口人头落地,恐怕就连老朱家的国本都要动摇。
有道是杀不尽的读书人,而且只要此言一出,天下读书人怕是和大明针锋相对了。
到时候可比攻城拔寨难度大多了,而且敌人是谁根本无从知晓,可能一时间天下无敌也可能一瞬间天下皆敌。
朱棣听整个人呆愣在那,不过脑子里却越来越清醒,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现在却清晰的摆在眼前。
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自己那侄子朱允炆,就是被那些腐儒洗脑了。
如果自己的这个侄子真继承了大统,还真有可能被这些文官控制。
届时,可不就是自家儿子说的这个局面?
到了那时候,这大明是老朱家说的算,还是读书人说的算?
这大明,到底是何人之天下?
圣天子垂拱而治?
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朱元璋显然也想到了什么,面色一片肃然。
如果真的如自家大孙子所说,事情的严重性可能远超掌控。
不过朱元璋作为帝王哪怕深陷死局也会向死而生、舍命一搏,自然不能就这么认输,随后有些不服气的说道。
“小友说的未免有些以偏概全了吧?”
“读书人中固然有腐儒,但也不乏清流,读书也多有读出天下社稷之辈,也有为国为民着想的。”
朱高煜听到这话,顿时一愣,转而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面前这位颇为不服气的张老爷子。
“老爷子,您为何如此天真?”
“为国为民?”
“您说的是谁的国谁的民?”
“在那些读书人眼中,听他们话的国才叫他们的国,受他们驱使的才是他们的民!”
“他们眼中排第一的,永远只有他们崇敬的至圣先师们制定的大礼、规则。”
“至于他们口中推崇备至的伦理道德,那不过是一块他们用来约束世人和帝王的牌匾罢了。”
“当然了,也是他们为了推广学说、遮掩自己的遮羞布!”
“毕竟,他们嘴里的这些东西,听起来哪一条不是正正确确?”
“忠孝节悌啊!忠君爱国啊!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黔首贫民,但凡听到这些,难道会不认同?”
“可世人哪里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他们制定的标准,却不用在他们自己身上啊!”
说到这里,朱高煜难得的激愤了起来,甚至连原本温润如玉的面容都有些涨红了。
“他们想要所有的事情都要符合他们认为的标准。”
“规则越多,对他们的好处就越多,对皇帝的束缚对天下的束缚也就越多,对百姓的忽视就越多。”
“文官全都劝皇帝,应当如何,从来不说为何如此。”
“你让他讲求利害关系,动不动就是舍民取义”
“为什么不是舍他们自己?”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激动不已,实则他当年就是被贪官污吏害了个家破人亡。
更别说,自从坐上这帝位二十余年来,那些对自己劝谏之人,何尝不是个顶个的举着大义旗号?
如今回过头一看,自己好像真就是用文人说的那套东西在要求自己?
嘶~
好像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咱儿子、孙子,咱都是按照这套东西在言传身教?
朱元璋此刻整个人都不好了。
但又不能承认自己早已经深陷局中了,只得抱着最后一丝侥幸心里嘴硬着问道。
“那若是如洪武皇帝一般杀伐果断,只顺着自己心意来,压根不管那些文人呢?”
朱高煜对于张老爷子这番反驳并没有半点意外,反而冷笑了两声。
“呵呵,顺着自己心意?”
“先说我皇爷爷,他固然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开创了大明,在民间也是声望极高。”
“可士林之中呢?”
“先杀胡惟庸一系,再杀李善长一系,中途更是对贪官污吏绝不留情。”
“我家皇爷爷在士林之中的名声,早就臭不可闻了。”
“而败坏他名声的是谁,还不就是这帮子没能捞到好处的读书人?”
“就因为他们掌控着话语权,所以,他们便能肆意编排、随意传播。”
“此时还算好的,可过上几十上百年后呢?”
“当后人发现所有洪武一朝流传下来的书中,除了官方的,只要是流传下来的,都说我家皇爷爷滥杀无辜、暴虐……”
“三人还能成虎呢,何况这前赴后继的诋毁?”
“到了那时,又当如何?”
“始皇帝乃我华夏第一位皇帝,一统六国、功震寰宇,可如今还不是被读书人说成暴秦、嗜杀?”
朱元璋整个人听到这里,彻底不知道怎么应对了。
可偏偏朱高煜自己说得兴致起来了,浑然不觉自己今日里这屡屡语出惊人,是何等的石破天惊和惊世骇俗。
“之后的事情咱们暂且不说,那说说眼下。”
“如果皇帝不遵从他们宣扬的那一套,那便是有违礼制,就是昏君当道,就要以血荐轩辕,那皇帝还能做什么?”
“我家皇爷爷自草莽之中一路崛起,固然能识破他们那些小心思,可后世子孙、后世帝皇呢?”
“那些深宫之中长大,压根不知道民间究竟如何的皇帝,如那朱允炆一般深受腐儒影响的皇帝,他们能看破?”
“更何况哪怕皇帝雄才大略,终究无法兼顾一个国家,可偏偏读书人一封奏章就能涵盖天下大事。”
“殊不知到了皇帝手中的大事已经被他们润色了好几手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涉及到他们利益、根本的,统统百般遮掩,无非就是用春秋笔法掩盖一二罢了。”
“我那皇爷爷纵使手中有锦衣卫在手又能如何?”
朱元璋被朱高煜这番话彻底吓住了,脸色煞白的沉默了。
良久,才悠悠地问道。
“小友,读书人真就无可救药?”
“可史书上可是说了,有不少真正满腔热血为国为民的贤才来着!”
比起一惊一乍的朱棣,朱元璋无疑淡定太多了。
此刻的他,早已没了之前的满脸笑意,反而一对斑驳的眉毛狠狠地挤到了一处,刻出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他颇为感慨的看了看自家这个今天一再让他惊讶的大孙子,忽然有些意兴阑珊。
咱自起兵起,见识过各路谋士、文臣,当年那刘伯温,算是当代人杰了。
但终究还是没能跳出读书人的圈子,只能当做谋士。
不过咱大孙子不一样,不愧是生在皇家的种,看事待物,起头便能视天下为棋局、万民如棋子。
可惜,这等大孙子,不是咱的嫡长孙!
若是咱的嫡长孙,咱恐怕会更加开心!
朱元璋仅仅只是分神了片刻,便赶紧掐灭了这危险的想法,这东西,不能想,想多了就乱套了。
有这功夫,还不如琢磨琢磨刚刚大孙子提出的屠圣法呢。
屠圣法,顾名思义,屠灭圣人之法!
现如今大明,也只有儒家那位圣人了。
只是,朱元璋弄不明白,为何朱高煜会想要屠灭圣人?
虽然老朱平日里冲着读书人痛下杀手,更加看不惯那些腐儒的举止、作风。
可他也明白,大明若是要长治久安,就离不开儒家的这套东西。
自大汉开始,历朝历代莫不是如此才打下基础的,难不成在大明,就得改了不成?
可改了之后呢?
朱元璋完全无法想明白,到底为何要屠圣,为了什么?之后怎么办?
可若是直接问的话,咱是不是显得太过木讷了?
啥得都咱大孙子说出口才能明白?
咱自己琢磨琢磨先。
老朱这倔脾气一起来,还真就开始坐在那儿开始细细琢磨了起来。
许久,朱元璋猛然间抬起头,满脸惊诧的看着朱高煜道。
“小友,你今日里这番话,若是让那些酸儒知晓,他们会和你拼命,届时,谁都保不住你的!”
听到张老爷子这么一说,朱高煜了然的笑了笑,顺着话头答道。
“老爷子,您发现没?”
“在您看来,若是这帮腐儒知晓了在下的言语、举动之后,在下必死无疑!”
“在下虽然生在乡野,但好歹也是个皇子龙孙。”
“可就是这样的身份,你还是觉着读书人有办法让在下赴死!”
“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他们凭什么弄死在下呢?”
朱元璋闻言一愣,感觉脑海之中有什么东西呼之欲出了,可死活就是隔着那么一层薄雾,看不清真面目。
这不由得让他急的抓耳挠腮的,却又始终不得其法。
最后,弄来弄去,还是只得把视线投向了那今日里屡屡有惊人之举,多智近妖的大孙子。
朱高煜看着张老爷子那明明没有说出口,可实际上却写在了脸上的渴望,差点笑出了声。
这才对嘛。
不能一再的让你们感受到小爷的优秀和魅力,怎么把你们这等将帅之才收纳至麾下?
看着老爷子那表情,感觉吊胃口也该有个极限,朱高煜暗笑了两声,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这其实就是我们刚刚说到的问题。”
“他们的出身以及所学,除了让这帮子读书人自视过高、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之外,还放大了他们的欲望。”
“从开始的想要一朝中举入仕,到想要家中良田万顷、屋中娇妻美妾,再到当官做宰。”
“他们的欲望一步步放大的同时,他们的收获也一步步在放大。”
“可还有个所有读书人都有的欲望,那便是掌控欲!”
“从最基本的掌控当地治下百姓、治下一方水土,到控制一国之言论,最后控制一国之君。”
“二位稍微想想就明白,但凡文臣当道的,是不是会不断的劝谏君王?”
“可最关键是,凭什么他们劝谏的,就一定是对的?”
“凭什么就一定要按照儒家学说当中的条款来就是好的?”
“这其实,就是他们骨子里抹不掉的掌控欲而已!”
“但这些所作所为,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两点!”
“一为儒学或者说自家学说的更加兴盛,名头更大才能招揽更多英才嘛。”
“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己都是儒学出身,只要君王乃至天下人按照他们划出来的道道运转,那他们天生就赢了几分。”
“更何况,你和他们对着的时候,对手是他们,裁判还是他们,你怎么赢?”
朱高煜行云流水般的一番话,说得朱元璋和朱棣彻底沉默了。
尤其是朱元璋,作为当朝皇帝,此时一回想自己登基这几十年,忽然觉着头皮发麻。
咱是不是早就被那帮子读书人给骗得深信不疑了?
看似咱高高在上,口含天宪、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但实际上呢?
咱的话,真的管用?
管用几分?
那帮子读书人总说,皇权不下乡,强调乡绅治民,是不是这帮子读书人在打埋伏?
这一刻,朱元璋脑海之中仿若那热油碰上了冷水一般,各种想法、念头四处飞舞。
朱高煜没管那么多。
到这方世界这么些年,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场景,让自己深深明白了一点,上辈子的自己是何等的幸福。
我不奢望把这世界建设成上辈子那模样,我也没那能力。
但,我希望尽我所能,让砸门中华民族的儿女们,能过上不缺吃、不缺穿、有书读的日子。
想到这里,朱高煜干脆直接把最后一番话都说了出来。
“就好比眼下盛行那程朱理学。”
“我皇爷爷之所以支持理学,无非是觉着理学有利于统治罢了。”
“可他却不曾想到,这乃是加在大明头上的一道枷锁。”
“理学继续发展,这些腐儒们,就会把这道枷锁不仅用在百姓身上,还会用在皇帝身上。”
“到了那时候,哼哼,文人们抱作一团,开头仁义道德,闭口道德仁义。”
“但嘴里说的是仁义,其实心里却满满的都是算计!”
朱元璋听到这话,脑海之中顿时如被闪电劈开了一般,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真没琢磨过造反的事儿!”
“你也知道的,我跟那小子都还没相认呢!”
“你没见他今天都是叫我李叔的吗?”
“这都是那小子自己瞎琢磨的!”
“毕竟,爹,你也知道,那小子从小就在民间长大,我是真不知道他从哪儿学来的这么一身本事啊!”
对于朱元璋来说,刚刚那番做派,既是对朱棣这个老四的敲打,同时也是他的乐趣。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嘛。
正好标儿不在了,其他儿子又不在身边。
老四身高体壮的,折腾折腾也没事儿。
老朱冲着朱棣点点头。
“行啦,咱先在你这府上转转,你去安排今晚的吃食去吧!”
说完,不管还在那儿怀疑人生,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老四。
朱元璋转头背负着双手,如同老农一般,闲适的慢慢转悠了起来。
而在朱棣没看见的地方,朱元璋刚刚转过头,脸上便凝重了几分。
朱元璋抬头看了看四周,见四周没人在视线当中,这才长长的叹了口气。
身为帝王,身为人父,两者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家业的传承早已不是一家一姓之事了。
固然咱可以一锤定音、金口玉言的把朱允炆给硬捧上去。
可之后呢?
老四家今日里那麒麟儿已经在默默准备了。
那其他儿子家里,固然他们没这个眼光,可他们身边就没人看出来?
那到时候,咱倒是走了个干脆,剩下这个烂摊子允炆那小子真能扛住?
别说其他叔叔了。
光是老四家里,高炽本就善政,高煦、高燧听说也是自年幼之时便如老四一般对军伍之事格外痴迷。
可以说,老四这几个孩子本就文武双全了,如今再加上高煜这么个多智近妖的。
想想都觉着头疼。
这还只是老四呢,还有老二、老三、老十二手里的兵权也不少啊。
到时候咱走了,允炆能扛住才怪!
难道真就要兄弟阋墙、血脉相残嘛?
莫非,这就是咱的报应不成?
朱元璋此刻无比的惆怅,索性周围无人,自己可以尽情的展示身为一个父亲,对于自己子孙的担心。
“咱其实还真挺稀罕老四这小子的!”
眼见着无人,朱元璋终于喃喃的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在自己心中,已故的懿文太子朱标,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排第一。
可其余儿子当中,其实最让自己满意的就是老四朱棣。
朱元璋甚至觉得,老四才是最像自己的那个。
无论是带兵打仗的本事,还是那杀伐果断的性情,简直跟他自己一模一样。
但朱元璋也明白,立嫡长方是世间最传统的传承方式,所以,自己一直竭力培养着老大朱标。
而标儿这么些年来的表现,也对得起他的培养。
甚至因为太子朱标的各方面表现太过完美,都已经彻底遮盖了其他皇子的光芒了。
但今日立高煜的一番话,朱元璋终于开始正视自己家老四了。
标儿已经没了!
选谁继承大统,已经成了老朱家,或者说朱元璋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了。
猛然间,老朱心头忽然冒出来了一个有些荒唐的念头。
“似乎,让老四继承大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个念头刚出来,朱元璋就本能的觉着有些荒唐。
可转头一想,尤其是结合今日里高煜那番话来看的话,似乎,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最重要的是,经过今日的交谈,朱元璋觉着自家这位从未谋面的大孙子,看问题无论是角度还是深度,都不逊自己。
好的东道,自然是不能让客人感到尴尬的。
而让尴尬最快速度化解的方式,并不是视而不见,而是直接说破。
很多事,说破了反而也就没事儿了。
因此,当朱高煜看到对面二人那窘迫的模样时,直接莞尔一笑。
“二位,如何?”
“在下这火锅,不赖吧?”
朱元璋闻言没有半点迟疑的点点头,坦然一笑道。
“好吃!”
“老夫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识过的,往常吃过的美食也不算少。”
“可跟朱小哥准备的这火锅一比,就有些比不上了。”
“此物虽不够精致,但这想吃什么吃什么,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法子,还真挺适合咱这种军伍出来的汉子!”
“关键是你这汤底的味道,还有这蘸料跟咱往常吃的完全不一样,美得很。”
“好!”
朱棣也毫不犹豫的点点头,这火锅确实不够精致,但爽啊!
尤其是那辣味!
刚开始有些没法接受,可习惯了之后越吃越爽,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
“嗯,咱也觉着好吃,尤其是这汤底,这香气、味道,跟咱平日里吃到的香料似乎都有所不同。”
“闻起来香,吃起来似乎更香!”
听到二人的评价,朱高煜不由得得意了片刻,指着那不断翻腾的火锅道。
“二位都是会吃的!”
“这次在下准备的红汤锅,这里面的香料可花了在下不小的功夫。”
“就好比这增辣的辣椒,在下可是派人跟那海客约了好几年的功夫,才寻得了一点种子,自己慢慢尝试种植。”
“认真说来的话,如今大明认识这玩意的不超过十指之数。”
“而一些其他的香料,有的是在下道听途说以后,化成图样让人去找的。”
“还有一些,则是在药房买来的。”
“这些药材倒也不稀奇,只是旁人未曾想过这些东西还能当香料使用而已!”
朱元璋听到朱高煜这番解释顿时震惊不已,这孩子这衣食住行咋比咱还讲究呢?
这太过奢靡了啊!
不过,有些话,此时他的身份倒也不好说,只能憋回肚子里去。
倒是朱高煜又有新的安排了。
轻轻一拍手,一应下人又端着盘子进来了。
只不过,这次盘子上摆着的就不再是青菜和肉片呢。
朱高煜看着对面二人那迷茫的模样,笑着介绍了起来。
“这几样分别是猪肚,鸭肠,猪脑,鸭血……”
“看似都是些别人不要的东西,但二位不妨试试,绝对不虚此行!”
紧接着,朱高煜还介绍了一下几样食材不同的吃饭和注意事项,然后就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老朱父子二人对于这内脏,多少是有些抵触的。
可看到朱高煜那吃得贼香的模样,终究还是没能忍住那股子馋劲儿。
只不过,试过第一口之后,二人手里的筷子就再也没停下来。
又过了盏茶功夫,下人们又端了一大碗羊肉上来。
朱高煜拿起一盘的小碗,给二人一人盛了一碗羊肉汤,配上小勺让二人尝尝。
朱元璋虽然已经被之前的红汤火锅征服了,也承认那毛肚鸭肠之类的玩意儿确实不错。
但怎么说也是当皇帝的,心服嘴也不能服啊!
不然的话,岂不是弄得咱没见过好东西似的。
故而,朱元璋故作疑惑的看了那羊汤一眼后,抬头问道。
“这不就是羊肉汤吗,能煮出什么花样不成?”
“别的咱不知道,可这羊肉汤,咱可真没少喝!”
朱棣闻言也是一阵附和。
朱高煜见此也不恼,反而示意两人尝一尝。
老朱二人小心翼翼的端起小碗尝了一口,顿时双目一瞪。
不对!
太不对了!
羊肉固然鲜美,可为何会如此鲜?
甚至连这汤都感觉完全不一样,太好喝了!
二人不再犹豫,再次甩开膀子开干,甚至直接捞起碗中的羊肉,不顾形象的开始啃了起来。
倒是朱元璋,毕竟年纪大了,食量没朱棣那么大,吃了两块以后,慢了下来,转头看着朱高煜问道。
“朱小哥,老夫冒昧一句,这羊肉为何如此鲜美?”
朱高煜举起小碗得意的一挑眉。
“这得意于在下特意弄出来的一味调料!”
“这样,我让你们见识见识!”
说完就让人拿一小份过来。
看着眼前这一小撮白色粉末,朱元璋明显有些茫然。
但他也是个胆子大的,直接就用手指头沾了一点点,放到了舌头上。
东西刚入嘴,他便惊讶的睁大了双眼,一脸震惊的看向了朱高煜。
“此物,乃是用那海货当中的虾皮,配上山珍当中的香菇,精研而成的。”
“二者皆为极鲜之物,混合在一起,效果更好。”
“此物,在下取名为味精,待会儿自会给二位备上一份,也让二位家里人尝尝鲜!”
朱元璋听到这话连连点头,甚是满意。
看着一旁的朱棣更是得意的眨了眨眼。
那意思很简单。
咱爷俩今天没白来吧!
既看到了未曾谋面的大孙子,吃到了不曾试过的美酒佳肴,还能打包带走,太赚了。
随后,朱高煜再次摆出一副不差钱的模样,开始让人上菜肴和主食了。
锅包肉、狮子头、小炒肉……
各种看似普通,但味道却明显比他们往日里吃的更上一层楼的菜式,简直成了下饭神器。
更别说中间还有号几道,他们身为皇帝、藩王都不曾见过的美食,同样端了上来。
让这二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吃得是大呼过瘾。
尤其是朱元璋,平日里在宫中,奉行节俭的他,寻常的吃食都不过是家常菜罢了,哪里会有这么精美好吃?
这猛然间遇到这下饭的,顿时胃口大开。
只不过,好吃归好吃,可二人吃完以后,对视一眼却又哭笑不得。
实在是吃撑了,尤其是朱元璋,摸着自己的肚子,冲着朱高煜连连摆手,苦笑不得的说道
“多谢朱小哥今日里的招待了!”
“但老夫此番是真吃不动了!”
“有心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