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默然不语,好半晌后才沉声回道:“蒯通先生,你莫要再劝本王背弃汉王了,否则,别怪本王翻脸无情!”
“好,属下明白了!”
蒯通没有再多说什么,内心对韩信已是失望到了极点,在他看来,韩信的军事才能可谓是天下无双,可惜,韩信的政治眼光却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韩信连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都看不清,居然就敢妄想和刘邦共享天下,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固陵,汉军大营,刘邦的中军大帐内。
此时,帐内灯火通明,刘邦与张良、陈平正秉烛夜谈。
拿着曹参命人送来的消息,刘邦幽幽叹道:“张良先生、陈平先生,韩信率军刚到垓下战场,便已准备利用项羽喜欢亲率精兵冲阵的弱点大败楚军,还设下十面埋伏,要将楚军上下一网打尽,这可当真了得啊!”
张良和陈平都是人精,哪里听不出刘邦话语中的酸味和忌惮,想想也是,他刘邦亲率二十万汉军追击十万楚军,却被项羽反过来打得大败,还险些全军覆灭。
可韩信呢?率四十万齐军刚刚赶到战场,便施下堪称完美的计策,准备将项羽和他的十万楚军吞个一干二净。
如果韩信当真一战功成,那两相比较之下,他刘邦就糗大了。
最为关键的是,随着韩信大破楚军,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刘邦不知道该如何封赏韩信。
现如今,韩信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齐王了,如果再立下盖世功勋,他刘邦又该如何封赏韩信?
难不成,让他刘邦封韩信为皇帝?
韩信当了皇帝,他刘邦不就反过来成了韩信的臣子?
看着刘邦微微眯起的枭目,张良知晓,刘邦已对韩信动了杀心。
站在刘邦的立场考虑,张良并不觉得刘邦这么忌惮韩信有什么错,毕竟,‘一山不容二主’,‘功高绝不能盖主’。
不过,张良认为现在还不是铲除齐王韩信的时机,于是劝道:“大王,如今决战还没开始,韩信的计策虽然精妙,但毕竟存在变数,在没有将项羽彻底打垮之前,大王绝不能自毁‘城墙’。”
陈平也明白这个道理,立马出声附和:“大王,张良先生所言有理,现在项羽才是大王最主要的敌人。”
“只要能除掉项羽这个死敌,暂时让韩信做大又何妨?韩信这人精通军事,却不通权谋,大王要想‘炮制’他实在太过简单。”
“只要除掉了项羽,大王就是天下共主,就掌握了世间大义,韩信就算要反,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跟随。”
“就好比曹参将军,他和韩信共事已有数载,彼此间守望相助,可谓是休戚与共,可涉及‘大义问题’,他依旧向着大王,韩信那边一有消息,他立马派人传报过来。”
“大王仁义充斥四海,在天下百姓和各方将士心中,大王才是对抗‘暴秦’、‘暴楚’的大英雄,才是他们心中的明主。”
“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可为天下共主,可韩信、彭越、英布之流却不能!”
陈平这一席话,说得刘邦连连点头,他也明白现在还不到除掉韩信的时机,只不过因为太过忌惮而心生不安。
现在听了张良和陈平的劝解,刘邦心中的担忧消减不少,暂时收起对韩信的杀机,静等‘楚汉’决战的到来。
楚军大营,项羽的中军大帐内。
此时,用过晚膳的项羽,正召集文武议事。
看着季布、钟离昧、虞子期、项庄、桓楚、武涉等楚军骨干相继步入大帐,项羽握了握拳头,心中战意澎湃。
等众人依照位序站好,项羽朗声开口道:“诸位,我军现在到了垓下,接下来是继续退往乌江,还是和敌军决一死战?大家不妨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项伯想起张良的吩咐,率先开口道:“羽儿,各路叛军正向我军围堵过来,为了不成为瓮中之鳖,我军还是迅速撤往乌江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