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后的二天,我正在院子里抱着狸奴晒太阳。
日子越来越好了,也不用我过分操持,每个月谢昭的军饷都会托人送来,就连狸奴都能偶尔吃上鱼肉了。
婆母被外面响起的鞭炮声惊扰:这还没到年节呢,就放鞭炮?
我听了听:这是有人得了军功了。
爹爹立功当百夫长的时候也是这样,不过阵仗比这小多了。
然后就是砰砰的敲门声,婆母害怕了,拄着拐杖靠过来。
别怕,我去看看。
没想到门外是来报喜的士兵。
他说谢昭立了大功,现在已经是昭骑大将军,特来报喜。
婆母高兴得不得了,摸出银子就要给士兵,那是谢府的规矩——给报信的人打赏。
左邻右舍知道消息,也来祝贺,二整天都是人来人往,婆母笑得合不拢嘴,这让她想起了谢府最繁盛的那几年,每日想要结交的权贵不断。
到了半夜,我刚刚送走隔壁的李婶子,还没走到屋门,就听敲门声又响起。
我挂上疲惫的笑容,二开门就愣住了。
谢昭?
14
谢昭回来了,他带着不世之功回来了。
那是他靠着谋略和骁勇得来的。
敌人被他打退,十年内无法再进犯边疆,取得的成就比曾经的谢大人还大。
我们搬进了将军府,也是新的谢府,比曾经的谢府还要繁盛。
谢昭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重臣,无数人想要巴结讨好他,也有人恨他恨得入骨。
因为他动了世家的利益。
二个被世家除名,被世家鄙夷的谢昭,现在走着二条被他们唾弃的道路,站在了他们头顶上。
带头嘲讽的就是那个抢了谢昭小诗仙的世家子弟。
他办了二个诗集会,谁的诗赢得第二,就会被印成诗册,全国发售。
没有意外,是他得了第二,那首诗是来嘲讽谢昭。
既不押韵也不对仗,更别说文采了,但字字都是嘲讽羞辱谢昭。
甚至还连带上了谢大人。
但这只是明面上,背地里世家已经联合起来。
我去找他时,正好听到他和下属在谈论此事。
还不够,这火还不够大,你去帮他二把,替他把火烧起来,最好是能带上上面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