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墨斋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通灵秘境完整版

通灵秘境完整版

下笔如马良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通灵秘境》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彭加木奥尔德克是作者“下笔如马良”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在地球上,人类对事物的了解,大至宇宙,小至夸克。而宇宙其实是层层包含的关系,不同的宇宙在更大的三维空间中看来,可能只类似于两颗果实。在更大的多维空间中看来,可能只像不同纸张上的两个图片。试想一下,大爆炸不过是更大宇宙中一个花朵的授粉过程,在120多亿年的岁月中,慢慢生长出我们的宇宙。不同的平行宇宙通过虫洞进行连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在另一个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星球的地心是一片巨大的海洋,一种长有金属铠甲、样子像章鱼的外星人就生活在这里,他们自称为机械人。而在星球地表,则生活着一种皮肤为蓝色、长有翅膀的外星人,他们自称为精灵人...

主角:彭加木奥尔德克   更新:2024-08-09 14:4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彭加木奥尔德克的现代都市小说《通灵秘境完整版》,由网络作家“下笔如马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通灵秘境》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彭加木奥尔德克是作者“下笔如马良”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在地球上,人类对事物的了解,大至宇宙,小至夸克。而宇宙其实是层层包含的关系,不同的宇宙在更大的三维空间中看来,可能只类似于两颗果实。在更大的多维空间中看来,可能只像不同纸张上的两个图片。试想一下,大爆炸不过是更大宇宙中一个花朵的授粉过程,在120多亿年的岁月中,慢慢生长出我们的宇宙。不同的平行宇宙通过虫洞进行连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在另一个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星球的地心是一片巨大的海洋,一种长有金属铠甲、样子像章鱼的外星人就生活在这里,他们自称为机械人。而在星球地表,则生活着一种皮肤为蓝色、长有翅膀的外星人,他们自称为精灵人...

《通灵秘境完整版》精彩片段

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丝绸之路上的探险记录有一个共性,像是楼兰古国的探索和发掘工作,国外的研究文献都可以装满壁橱时,中国人自己对这里的了解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新中国成立时,当年的猎驼人奥尔德克己经不在人世,他死去前,要求这块玉佩与自己一起下葬,但他的儿子动了贪念,自称继承到了这块玉佩后,但此后,确实遇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怪事。

再三思索后,将玉佩上交政府,最终兜兜转转来到了郭沫若的手上。

郭沫若也曾尝试过对玉佩进行研究,但是当他靠近玉佩时,总感觉心慌不己,于是将玉佩交给物理研究所的叶文同志进行秘密检测。

受限于当时国内的实验装置较为落后,叶文同志未能研究出这块玉佩的物质构成,但是他发现明明己经被他取下的一小块物质好似具有生命,一旦离开仪器设备的禁锢,便可以立即瞬移到玉佩上。

当时叶文己是癌症晚期,苦于难以医治,他曾考虑利用电磁场原理杀死癌细胞,此时一个奇怪的想法从他脑海中浮现,为什么不尝试使用放射器材进行研究呢?

他尝试将双鱼玉佩放入磁场中,并施加无线电波。

实验的结果令人震惊,叶文短暂的变成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实验室鱼缸中的一条金鱼也变成了两条,他将其中一条金鱼捞出进行了解剖,七分钟之后,另一条金鱼也死去了。

叶文出生了一个儒家思想观念很重的家庭,忽然出现了两个“自己”,让他觉得自己违反了伦理道德,经受不住这种打击,在写下实验结果后自杀了。

但奇怪的是,当同事和救援人员破门而入时,实验室中明明只有一个人和一条鱼。

难道是叶文自杀前产生了错觉?

还是双鱼玉佩中的放射性物质具有致幻性?

没有人能确定,但是救援人员遵照有关机关的要求将这件事情作为机密封锁起来。

双鱼玉佩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郭沫若的手中。

为了避免引起更大的风险,郭沫若不敢再对双鱼玉佩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安排人将其封闭起来,藏到了一个保险柜中。

当然,提到双鱼玉佩和罗布泊,科学家彭加木总是绕不开的话题,他解放前曾任职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和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后来又调到了新疆工作。

他安装了中国第一台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并用这台显微镜找到400多种动植物病毒,填补了我国在这个科学领域的空白。

后来彭加木通过探索,掌握了铂铱位子法,与其他同志一起,首先在国内发现了多种植物弹状病毒,建立了较灵敏的诊断技术,为植物病毒的诊断、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疗作了大量研究工作。

1954年,彭加木主动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积极要求赴新疆考察,在写给郭沫若的信中,他曾这样表示:“我志愿到边疆去,这是夙愿......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

郭沫若同意了他的请求,从北京出发去新疆前,郭沫若激动的给了彭加木一个包裹,神神秘秘的对他说:“年轻人,给你一个在罗布泊发现的双鱼玉佩,将来好好为国争光!”

到了1955年,彭加木患上纵隔恶性肿瘤,即便这样,他的足迹踏遍云南、福建、甘肃等10多个省区,并先后15次进入新疆科考,3次进入罗布泊探险,发现了钾盐、稀有金属和重水等贵重资源,取得了许多未公布的科研成果。

作为那个年代极具爱国情怀的青年学者,彭加木曾慷慨激昂的回应道:“这是中国的土地,怎么都是外国人在这里说三道西,没有中国人呢?

就算死在罗布泊,我也要用肉身为罗布泊增加一点中国的有机质!”

彭加木不仅说了,同样也做到了......1979年底,经国务院批准,中日两国电视台组成《丝绸之路》摄制组到罗布泊外围实地拍摄,聘请彭加木当顾问先期到罗布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科学考察,就是这次考察中,彭加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那些晶莹剔透的双鱼玉佩中心是空的,迎着罗布泊地区的骄阳观看,像是有两条鱼儿般的生命游弋其中。

那天晚上,彭加木久久不能入睡,因为凭着这块玉佩的形状,他想称之为双鱼玉佩,但一考虑到关于双鱼玉佩的种种传说,他担心传言中的沙民事件与其有关,更担心来访的日本电视台工作人员中混杂着科考人员,借助一些先进的科研手段来发现更多秘密。

彭加木当即决定向上级提议限制《丝绸之路》拍摄组的取景范围,并申请组建罗布泊科考队。

罗布泊气候严酷,十月份气候相对稳定,是进入罗布泊的最好季节。

但当时罗布泊作为军事基地,偏偏在秋季不允许进入。

为了打一个时间差,彭加木将进入罗布泊的时机选在春夏交替之季,1980年5月8日,彭加木率领一支由地理、化学、气象、土壤、沙漠和考古人员组成的考察队由北向南纵贯整个罗布泊的方向出发,进行穿越罗布泊湖心的‘探路’计划,整个队伍包括3辆车和11个人。

具体人员名单为:彭加木(队长、生化学家),汪文先(副队长、水文学家),沈冠冕(植物学家), 马仁文(化学家),闫红建(化学家),谷景和(动物学家),包继才(司机),陈大化(司机),王万轩(司机),陈百录(行政总管、士兵),萧万能(联络员、士兵)。

具体车辆辎重为:5座的BJ-212吉普车,王万轩驾驶,乘载科考人员。

8座BJ-212吉普车,载人和电台设备等,陈大化驾驶。

前苏联嘎斯63,拉水、食物、汽油、生活物品等辎重,包继才驾驶。

嘎斯63的载重量是1.5吨,但车上装了8个大汽油桶,每桶装200公升,分别装4桶水、4桶油。

生活物品几乎都在马兰基地准备。

食物为军队专用的午餐肉罐头、酸辣茭白罐头、榨菜、大米、挂面、面粉等。

考察队伍里除了彭加木到过罗布泊西北岸外,其他人对罗布泊并不了解。

负责科学家们安全的陈百录一开始被找来参加考察队的时候,彭加木问他:“一个风很大的地方你敢不敢去。”

陈百录哈哈大笑道:“那有什么不敢去!

还有比‘老风口’风大的地方?”

陈百录在部队上待的“老风口”是新疆著名的风口,在他的印象里,没有再比这里风大的地方了。

所以说,与其说是考察队,这更像是一个临时组建起来的队伍,大家之前并不相熟,还需要磨合。

出发的前一天,彭加木还跟陈大化发生了分歧,陈大化生气的说:“现在每辆车都超载,在这荒山野岭中只要有一辆车趴窝,能不能活着出来都难说!”

站在司机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陈大化的心情,开着超载的车辆进入罗布泊实在太过冒险。

可是彭加木坚持要走。

为了缓和大家的情绪,陈百录凭着“当兵的”一股闯劲和对罗布泊的一无所知,拍着胸膛对陈大化说:“出发!

出了问题我负责!”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