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陶玉书林朝阳的现代都市小说《优质全文带我去远方》,由网络作家“坐望敬亭”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陶玉书林朝阳是《带我去远方》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坐望敬亭”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可还没等他实施计......
《优质全文带我去远方》精彩片段
《牧马人》在《燕京文艺》发表已近两个月时间,在读者群体当中备受好评,评论界也颇多赞扬,最近一个月以来陆续有不少评论家都对这篇小说发表了意见和看法,让这部小说引发的议论和影响进一步扩大。
能够跟写出这样一篇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的作者近距离交流,梁佐激动的直哆嗦。
林朝阳跟他说了几句话,这哥们儿说话又快又哆嗦,好像卡了带的复读机,他忍不住看向章耀中:你这哥们儿什么毛病啊?
“你别管他,他就这样。一激动就哆嗦,关键嘴还特别能说,不带停的。”
事实确实如章耀中所说,梁佐这人激动归激动,哆嗦归哆嗦,但思维非常清晰,隐隐能看出点后世“喜剧大师”的影子。
在梁佐跟林朝阳讨论小说创作技法和思路的时候,林朝阳很想给他来一句:回家问你妈去!
这可不是骂脏话。
后世大众都知道梁佐是知名的喜剧编剧,经典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的编剧,而他的最早成名是在春晚舞台上。
1986年的姜昆携相声《虎口遐想》登上春晚舞台,一炮而红,梁佐便是这个相声的编剧。
两人之所以会有这次春晚舞台上的合作,是因为当时的姜昆灵感枯竭,想去找国内的知名女作家谌容求助,而谌容正是梁佐的母亲。
姜昆在谌容家里看到了梁佐刚刚创作出的小说《虎口脱险》,一眼便相中了这篇小说,劝说梁佐将小说改编成了同名相声,于是才有了后来两人的合作,和这部相声的一炮而红。
有一个作家母亲,在创作这件事上,梁佐求助于他人实在是舍近求远。
但林朝阳也大概能猜出梁佐的心思,年轻人嘛,总有点莫名其妙的傲气,靠父母算什么好汉?
两人交流了快一个小时,梁佐总算是心满意足。
章耀中又跟林朝阳说了几句话,他注意到林朝阳手腕上的手表。
表情惊奇,“什么时候买的手表?还是我们沪上牌的呢!”
林朝阳将手放下,又扯了扯袖口将手表盖上,显得朴实无华。
章耀中刚想夸他一句低调,就听林朝阳说道:“你嫂子给买的。”
我就多余问!
又过了几天,燕大的考试季进入了尾声,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们,都在为放寒假做准备。
陶母最近这几天在划拉电视机票,之前家里人商量好了要买电视机,可这年头很多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连吃饭都得要粮票,何况是电视机这种高精尖的工业品呢?
可惜现在这玩意可是个紧俏货,没那么好找,最后是大舅哥从他们学校的的同事那里搞到了一张电视机票,而且还没花钱,就请人家吃了顿饭。
拿回电视机票的当晚,大舅哥在饭桌上表现的十分自得,毕竟可不是谁都能不花钱就搞到一张电视机票的,这玩意要是放在外面卖,少说也得值个大几十块的。
最后不知道是触动了大嫂赵丽的哪根神经,在家里向来没有存在感的她难得说道:“你也不看看你平时在学校请了多少顿饭?”
人都说,别把老实人给逼急了,要不然你连道歉的机会都没有。
很显然,今天晚上大舅哥就把大嫂赵丽这个老实人给逼急了。
此时他面容有些窘迫,“你看你说这个干嘛?人情往来嘛,朋友之间……”
“好了!”大舅哥的狡辩被陶父打断,他沉声道:“收到电视机票该谢要谢谢人家。你孩子都这么大了,要顾点家,别总让别人替你擦屁股。”
陶父的话语带双关,大舅哥呐呐无言,但饭桌上脸色最不好看的却是陶母。
大嫂赵丽和大舅哥是两口子,夫妻一体,谈不上擦屁股,陶父的话指的是谁不言自明。
这时候林朝阳却在观察着自家媳妇的表情,眼角的皱起和疯狂抽搐的嘴角无不在诉说着她的好心情。
等回到房间里,陶玉书终于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幸灾乐祸。
“瞧把你给乐的!你哥挨骂你就那么高兴?”
陶玉书笑着说道:“关键不是我哥,是我妈。我爸这人爱给人留面子,平时是绝对不会说我妈的。可今天嫂子发火了,我爸总得表个态不是?”
其实陶玉书不说林朝阳也明白,别看大嫂赵丽平时在陶家不言不语,在大哥陶玉成那也跟个受气包一样,但她在陶家的地位可比林朝阳这个“赘婿”高多了。
大舅哥当年是下放到云南的,要不是娶了大嫂赵丽,他这辈子可能都回不了燕京。
更何况,大嫂赵丽为了家庭甘愿放弃了在云南的工作,跟着大舅哥来到燕京,人家家里在云南条件可不差。
站在后世人的角度,大嫂这怎么着也得算是个“恋爱脑”了。
趁着陶玉书不注意,林朝阳找到了大舅哥,将五十块钱交给他。
“这是干嘛?”
“电视机票钱。这票是你的人情,怎么还我就不管了。电视买回来大家都看,我跟玉书也出点钱。”
买电视机,陶父这个一家之主要掏大头,陶玉墨还在上学不算,大舅哥贡献了一张电视机票,那他们掏点钱也无可厚非。
“妹夫,讲究!”陶玉成向林朝阳比了个大拇指。
“别跟玉书说。”
大舅哥心领神会,哪个男人没有点私房钱,拿私房钱办事,这更让大舅哥感到林朝阳这个妹夫能处。
等林朝阳回了房间,正打算上床睡觉,门口传来了敲门声。
敲门的是陶玉墨,陶玉书问:“什么事?”
“我找我姐夫!”
找你姐夫?
陶玉书看了林朝阳一眼,你们俩关系什么时候变这么好了?
林朝阳回了她一个眼神:我哪知道啊?
小姨子突如其来的态度转变让林朝阳有些意外,不过这丫头有个吃人嘴软的毛病,现在这个态度必然是有事相求的。
“什么事?”林朝阳问道。
陶玉墨期期艾艾,态度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之前她对林朝阳的态度可不算多好,她看了看姐姐陶玉书,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姐夫,你跟五四文学社的人是不是挺熟的?”
“还行,认识几个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
“后天五四文学社有个诗歌座谈会,是应《诗刊》的邀请举办的,你能不能帮我跟他们说说,让我也参加。”
诗歌座谈会这事前几天章耀中和梁佐找他的时候,他还真听他们提过,不过人家既然是座谈会,怎么可能让一个高中生参加?
再说了,这小丫头从他一来就出言不逊,这会儿求他帮忙,他就得答应吗?
林朝阳一脸笑容,写满真诚,“哎呦,这个我可帮不上什么忙。”
“姐夫~”
陶玉墨见林朝阳毫不留情的就拒绝了他,知道他肯定是记恨她之前的态度。
“嗯哼!”
陶玉墨一声娇滴滴的示弱引来了姐姐陶玉书的警告,“玉墨,你先出去一下。”
陶玉墨不甘的看了林朝阳一眼,走出了房间。
“那个诗歌座谈会,你能帮上忙吗?”陶玉书问道。
“不好说。具体情况我也不了解,只知道是《诗刊》和五四文学社一起组织的,倒是有不少学生会出席。”林朝阳如实说道。
陶玉书思忖片刻,说道:“这丫头吃人嘴软,你要是帮她这回忙,以后她对你的态度肯定能好上不少。”
“态度不态度都无所谓,你要是说行,那我就帮他问问。”
林朝阳的这个表态让陶玉书很是满意,不过她还是说道:“不能就这么轻易答应她……”
她大眼珠子一转,“我先出去训她几句,省得她以后没大没小的。”
不管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别人求你帮忙是很常见的事,但切忌答应的太痛快,要不然人家嘴上谢着你,心里却拿你当冤大头。
能帮的事要为难着帮,不能帮的要表现出尽力而为的帮。当然了,前提是这个人你愿意帮。
林朝阳给陶玉书比了个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陶玉书脸上略带得意之色,却在出门之际快速敛去,表情严肃。
“这会儿有事求人想着那是你姐夫了?之前怎么不是这个态度?”
“你以为人家座谈会是什么地方?他张张嘴就能让你去参加?”
“以后态度好点,听见没有?”
“座谈会是你一个高中生就能去的?先让你姐夫帮你问问吧,你别有什么指望。”
……
过了一番嘴瘾,陶玉书回到房间来,脸色轻松愉快的跟林朝阳比了个手势。
小丫头片子,轻松拿捏!
这天下班,林朝阳没有回家,而是去了中文系学生们的宿舍32号楼,找到了334。
“朝阳,你怎么来了?”
一个寒假没见,陈健功见到林朝阳一脸惊喜。
“过来找你有点事。”林朝阳见里面几个中文系的学生在忙着忙碌,笑着跟大家打招呼,“人够齐的。”
“《未名湖》快创刊了。对了,正好你来了,你这个顾问用个化名还是……”
“就用许灵均吧。”
他都跟陶玉书坦白了,现在可以大大方方的使用这个马甲了。
“不保密了?”陈健功问。
林朝阳眯着眼睛看他,我为啥不保密你心里没数吗?
陈健功心有所感,“那什么……你找我什么事?”
“把你们系里课表给我一份。”
“干啥?你要去旁听?不上班了?”
“上班就不能旁听了?”
陈健功指着他,“你要旷工!”
“呸呸呸!懂不懂什么叫勤奋好学?我这是利用业余时间。”
“开个玩笑嘛,你等着。”
陈健功转头撕下一张纸,抄了一份课表递给林朝阳,“这是这个学期的课表。”
林朝阳收好课表打算离开,陈健功拉住他,“别走别走,来都来了,给我们审审稿。”
“说好顾问,你拿我当编辑使唤?”
“顾问得终审啊!”林朝阳被陈健功拉着打了两个小时的白工才离开。
到了家,陶玉书问:“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林朝阳便将白天与谢道源的谈话复述给她,说明了是去中文系找人要课表。
陶玉书听说林朝阳有时间去中文系旁听,高兴不已,但又有些遗憾,“你真不想进自动化研究组?”
“我这个学历,又是刚进图书馆,进去不是让馆长为难吗?就算他不在乎这个,可我心里过意不去啊!”
“你啊,总是替别人着想。”
她说着便起身,林朝阳问:“干嘛去?”
“找我爸给你表表功,谢伯伯这个人情本来是要记在他身上的,这回你给他省了个人情。”
林朝阳没拉住陶玉书,看着她兴冲冲去找陶父的背影,他无奈苦笑。
等陶玉书再回屋,她又问道:“你要去听课,时间上怎么安排?”
“馆长那边不用说了,回头我跟大家商量商量,以后节假日我多帮他们顶点班,平时给他们带点东西。”
林朝阳以前也不是没有去燕大教室里蹭课的想法,他并不在乎什么学历,主要是现如今燕大讲课的这帮教授几乎是中国硕果仅存的最后一波大师了,再过几年这些人逐渐退出教学舞台,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之前他白天上班正好是学生们上课的时间,根本没机会,这回好了,可以光明正大去蹭课了。
到时候少不了麻烦同事们,好在他以前给大家留的印象都不错,没少帮大家顶班,到时候弄点小东小西的做点人情,应该没什么问题。
陶玉书点点头,“嗯,那我给你拿五块钱。”
“不用了,我这钱还够。”
又过了一日,中文系上大课,是吴祖缃的中国文学史论要。
林朝阳一早跟胡文琼打了个招呼便来到化学北楼的大教室,此时教室里早已人满为患,这堂课是中文系三个专业一起上,而且不仅有77级的,还有78级的,这两届学生同一年入学,课程也都是在一起上的,一进教室闹哄哄的。
林朝阳进了教室就看见陈健功在向他招手,“你还真来了!”
旁边人给林朝阳腾了个座位,他坐到陈健功的身边。
中文系有不少人都认识林朝阳,其中很多参与五四文学社的人甚至知道林朝阳就是小说《牧马人》的作者。
当时林朝阳叮嘱陈健功为他保密,也不能说这帮人不帮他保密,他的身份在五四文学社里传的很广,但大家确实没怎么往外传。
这些人见到他都有些惊奇,议论纷纷。
“你们大学生热爱学习,我们图书管理员也不差。”林朝阳玩笑着跟陈健功说道。
两人随口说笑着,快到上课的时候便见一位老者走进教室,站上讲台。
吴祖缃如今已年过古稀,身材瘦削,朗目疏眉,着一身浅灰色的中山装,风骨岸然。
当他走进教室,原本喧闹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一片肃然。
吴祖缃上课很潇洒,不带课纲,更不会照本宣科,话题连类古今,各种古今文坛的轶事典故信手拈来。
关键是讲着讲着还跑题,总会讲到《红楼梦》上,今天这堂课上他又开始大谈曹雪芹对宝黛爱情描写之精妙。
据陈健功耳语交代,跑题这个习惯这算是老同志讲课最大的陋习了,可这丝毫不妨碍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
吴祖缃对《红楼梦》的研究可谓高深,能有机会听到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
一堂大课一上午的时间,教室里时不时便会响起会心的笑声。
到下课的时候,学生们往外走,吴祖缃则坐在椅子上喝水。
七十多岁的人上了一上午的大课,把老同志累的够呛,得缓缓。
林朝阳随着大流出门的时候跟吴祖缃打了个招呼,“吴教授!”
吴祖缃点了点头,笑问道:“你也跑来听课?”
“大家都说您讲课讲的好,我们馆长特地叮嘱让我来听您的课。”
吴祖缃跟陶家一样住在朗润湖东岸的公寓楼里,两家算是邻居。
林朝阳与他说笑了两句便随着大家离开,等出了教室,陈健功带着艳羡的表情问道:“你跟教授很熟?”
“不熟,就是住一栋楼。”
“还是当教授的女婿好啊!”陈健功突然感叹了一句。
林朝阳调侃道:“要不要给你介绍个邻居?”
“你连人家都没去过,还给我介绍邻居。”
玩笑了两句,林朝阳就要回图书馆,溜出来一上午了,他得赶紧回去。
陈健功却一把拉住他,“别走啊!”
“干嘛?”
陈健功拉着他来到32号楼334,只见这间充作《未名湖》编辑部的宿舍里满地都是打包好的刊物。
“帮帮忙!”
“啥意思?”
“买几份刊物。”
“我买?”
“对啊!”
林朝阳盯着陈健功的眼睛,“我给你们当免费的顾问,我还得包销售,我自产自销一条龙啊?你看我像冤大头不?”
“这怎么能叫冤大头呢?你这是支持我们的学生工作,你是学校教职工,这不是你应尽的义务吗?”
陈健功死乞白赖的拉着林朝阳不让他走,看在陈健功之前帮过他不少忙的份上,林朝阳还是买了五本刚出炉的《未名湖》。
最新评论